[发明专利]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机主绳张紧度自动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1971.8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童祯;程战明;刘文胜;袁世伦;陈斌;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5/08 | 分类号: | B66B15/08;B66B19/06;B66B15/04;B66D5/30;H05K7/2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斜井 提升 机主 绳张紧度 自动控制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采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机主绳张紧度自动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包括提升机和矿车,还包括设置在矿井内壁上的一组无线收发装置,设置在矿井外的检测组件,设置在矿车上的调速组件和控制组件,提升机包括设置在矿井井口处的收绳辊和驱动收绳辊旋转的驱动电机,矿井井口与提升机之间设有天轮,天轮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矿井的井口和收绳辊,收绳辊上的牵引绳跨绕过天轮并与矿车之间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天轮与矿井井口之间、天轮与提升机之间均设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幕板、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精度较差和功能单一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机主绳张紧度自动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很多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都实现了全自动开车,大大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但是斜井串车提升至今无法实现全自动运行。主要原因之一是:串车在地面平车厂,下放运行时,由于没有向后的动力,需要人工推动串车,同时提升机向下运行使提升主绳下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工推车的速度高低不定,需要绞车司机根据观察到的主绳松紧情况来调节提升机滚筒转速,以配合工人推车的速度。滚筒转动过快,主绳过松,会触发松绳保护,使系统进行施闸保护;滚筒转动过慢,工人推不动。
在申请号为:CN201120557424.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矿井提升机松绳报警装置,报警盒安装在提升机房上部窗口,报警盒中装有支座及与支座铰接的横杆;横杆的一端设有配重,横杆的另一端穿入固定在报警盒的限位环后的绝缘尖端与报警电路中的常开开关接触;报警盒的上盖设有敞开缺口,安装时,张紧的提升钢丝绳与横杆的间距为2-8公分。报警电路中的常开开关的一极通过导线串联报警电铃后与电源火线连接。报警电铃安装在报警盒内和矿井提升机司机的旁侧。当出现提升钢丝绳松弛未拉紧时,穿过提升机房上部窗口的提升钢丝绳下坠,下压报警盒内的横杆闭合常开开关或者铜片,接通报警电路,使电铃响起,提示司机应立即停止矿井提升机运转,防止事故隐患扩大,减少损失。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精度较差,因为上述专利文件中的装置只能对松弛程度较大的主绳进行检测,而提升机在运行时,其主绳的张紧度存在紧绷、正常和松弛这三种情况,而上述专利文件中的装置只能针对提升机主绳处于松弛状态进行检测,而无法检测到主绳是否处于紧绷状态,紧绷状态下的主绳也是不利于提升机正常安全工作的非正常状态。
第二,功能单一,因为上述专利文件中的装置并不具备对主绳进行松紧调节的能力,只能通过报警提醒司机应立即停止提升机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用斜井提升机主绳张紧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提升机和矿车,还包括设置在矿井内壁上的一组无线收发装置,设置在矿井外的检测组件,设置在矿车上的调速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矿车严格运行在矿井中铺设的轨道上;
所述提升机包括设置在矿井井口处的收绳辊和驱动收绳辊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矿井井口与提升机之间设有天轮,所述天轮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矿井的井口和收绳辊,所述收绳辊上的主绳跨绕过天轮并与矿车之间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幕板、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天轮与矿井井口之间、所述天轮与提升机之间均设有一对幕板,所述轨道一侧的两个幕板的内侧板面上均匀地布满有红外发射器,所述轨道另一侧的两个幕板的内侧板面上均匀地布满有红外接收器,所述天轮所在支架的底部顶角处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无线收发装置、检测组件、调速组件、控制组件和驱动电机均由外部控制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