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1817.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罗鲲;诸葛祥群;陈文翔;丁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2/08 | 分类号: | H01M12/08;H01M8/2475;H01M8/2404;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结构 有机 电解质 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包括电池组外壳(1)、锂氧电池单元(2)、进气口(3)、出气口(4)、正极接线柱(5)和负极接线柱(6);
所述的进气口(3)、出气口(4)设置于电池组外壳(1)上,连接阀门,可分别与氧气瓶、真空泵连接;
所述的锂氧电池单元(2)位于电池组外壳(1)内部,包括单元外壳(21)、锂氧电池芯(22)和电池电芯槽(23),所述的锂氧电池芯(22)放置于电池电芯槽(23)中;所述的锂氧电池芯(22)包括依次排布的硅胶槽(221)、负极集流体(222)、锂片负极(223)、隔膜(224)、正极(225)、正极集流体(226)和气体导槽(227);所述的正极集流体(226)、负极集流体(222)分别通过汇流排与正极接线柱(5)、负极接线柱(6)相连;所述的硅胶槽(221)结构由封底(2211)和边框(2212)构成,以保护锂片负极防止电解液挥发或泄漏;所述的气体导槽(227)正反两面都开设横向气体流道(2271)和纵向气体流道(2272),横向气体流道(2271)和纵向气体流道(2272)交点处开设通孔(2273),以确保气体能够均匀的到达电池正极。
2.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电解液配制:
支持电解质使用前在100~18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24 h;在手套箱内,将干燥后的支持电解质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制成浓度为0.1 ~ 5.0 mol/L的电解液,加入活化后的分子筛,除去电解液中的微量水分,然后封闭保存于手套箱内备用;
(2)电池组装:
在氩气保护下,将硅胶槽(221)、负极集流体(222)、锂片负极(223)、隔膜(224)、正极(225)、正极集流体(226)和气体导槽(227)按照顺序组装成具有开放结构的锂氧电池芯(22),并以正极几何面积计,向隔膜(224)滴加0.1~0.4 mL/cm2的电解液;
将锂氧电池芯(22)按顺序排列,组装到单元外壳(21)内相应的电池电芯槽(23)中,并将正极集流体(226)和负极集流体(222)分别通过汇流排通过汇流排与正极接线柱(5)、负极接线柱(6)相连,将电流导出到电池组外壳(1)外部;封闭电池组外壳(1),检查电池的气密性;
(3)化成处理:
电池组外壳(1)设有进气口(3)、出气口(4)各1个,分别带有控制阀;其中,将进气口(3)连接氧气瓶,出气口(4)连接真空泵;首先,打开出气阀,启动连接的真空泵,排出电池组外壳(1)内部气体,至0.01-0.05MPa时关闭出气阀;然后,打开进气阀通入氧气,使电池组外壳(1)内部充满纯氧,保持压强1atm,完成1次换气操作;重复换气操作1~3次;
将电池静置10~20h,然后以正极几何面积计,以小电流密度0.001~0.01mA/cm2和小容量10~500mAh/m2充放电循环5~20次进行活化;然后,以电流密度0.01~0.1mA/cm2和容量100-5000mAh/m2放电;结束后,进行换气操作1次;封闭锂氧电池的进气口(3)、出气口(4),使电池处于全封闭状态,完成化成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电解质为高氯酸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硝酸锂、六氟磷酸锂或四氟硼酸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醚、二甲亚砜或四乙二醇二甲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的全封闭结构有机电解质锂氧电池使用前先进行预充电,条件为电流密度0.1~1 mA/cm2,容量500~5000 mAh/m2 ;然后,该锂氧电池即可以正常使用,以正极几何面积计,充放电条件为电流密度0.1~1 mA/cm2,容量500~5000 mAh/m2,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无需补充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8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