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建筑围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1247.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肖松;刘艳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拓必(临沂)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70;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建筑 围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态建筑围护系统,包括地基,地基上平行设置有外墙和内墙,外墙和内墙之间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转子,两端的驱动转子之间绕设有复合层;复合层包括相变层和聚合物层,相变层和聚合物层首尾依次连接,相变层和聚合物层之间填充有绝热层。本发明通过调整相变层在墙体中的相对位置,使相变层内储能的排放方向改变:夏季热量由室内转向室外,冬季热量由室外转向室内,减小建筑维持温度所需的能源的消耗,并且提高居民的体感舒适性,为建筑节能提供一种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建筑围护系统。
背景技术
各国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以保证人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工作。其中,建筑行业所需要的能源巨大,这一行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而绝大部分都用于室内空间加热和冷却。因此,开发新型建筑围护系统对于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维持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十分重要。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质状态并提供潜热的物质,可用于预防或延迟室内环境冷热负荷的高峰出现,对避免发生极端冷热的环境变化,舒缓室内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发包含相变材料的围护结构已成为各国研究降低建筑能耗领域的热点方向。
然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基本固定,对于不同季节,其调节能力十分有限。例如,相变温度为24℃的相变材料在夏季和冬季无法发生相变(夏季白天与夜晚的温度均高于相变温度,冬季全天的温度均低于相变温度),而这段时间正是最需要相变材料进行潜热储存及释放的时期。另外,由于相变材料通常设置在墙的近室内侧,以便于吸收并储存室内热量,但受墙体内保温层的限制,相变材料所积累的能量仍会排放到室内环境中。虽然增大散热能解决这一问题,但需要强制对流介入,会增大能量消耗,而这并不符合节能的大前提。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建筑节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被动建筑技术与主动建筑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其相变潜热有限和热量排放方向单一这两点仍然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点。因此,开发一种新型动态建筑围护系统,改进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对实现建筑节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建筑围护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建筑围护系统,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平行设置有外墙和内墙,所述外墙和内墙之间开设有空腔;
所述空腔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驱动转子,两端的所述驱动转子之间绕设有复合层;
所述复合层包括相变层和聚合物层,所述相变层和所述聚合物层首尾依次连接;
所述相变层和所述聚合物层之间填充有绝热层。
优选的,所述相变层包括第一柔性片,所述聚合物层包括第二柔性片,所述的第一柔性片与所述第二柔性片内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一柔性片的放置槽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第二柔性片的放置槽内填充有聚合物;所述第一柔性片与所述第二柔性片首尾依次固定连接,连接后的所述第一柔性片与所述第二柔性片绕设在所述驱动转子上。
优选的,所述内墙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导热层、内墙体和排水层,所述内导热层靠近所述空腔设置,所述排水层敷设在所述内墙体的表面;所述排水层的底端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所述地基,所述排水管内填充有填料。
优选的,所述排水层包括防水底层,所述防水底层敷设在所述内墙体表面,所述防水底层的表面敷设有多孔吸水层,所述防水底层与所述多孔吸水层之间开设有若干流水通道,若干所述流水通道连通所述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外墙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层、外导热层和外墙体,所述安装层靠近所述空腔设置,所述外墙体位于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安装层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拓必(临沂)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恩拓必(临沂)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2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