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50989.6 | 申请日: | 202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温才权;全杰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 地址: | 5430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寄生 回路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向直流系统的待检测支路注入特征信号,并采集待检测支路上待测节点的第一电流信号,第一电流信号由第一检测装置根据特征信号采集得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当第一电流信号不为零时,采集特征信号注入节点与待检测支路负载之间至少两个节点的第二电流信号,并根据各第二电流信号确定可疑寄生回路支路;第二检测装置还用于采集可疑寄生回路支路上的第三电流信号,并根据各第二电流信号和第三电流信号,确定寄生回路。上述寄生回路检测系统,有利于提高寄生回路故障检测过程中的故障点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流寄生回路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变电站保护及控制系统的保障,是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发挥正常作用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直流系统中的一个重大隐患便是寄生回路。寄生回路会产生环流,不仅会影响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对馈线支路绝缘故障的判断,还会导致负荷断电不彻底,影响设备检修。
传统的寄生回路检测系统,通过在直流母线负对地之间接入拉偏电阻后测量负对地电压,根据该负对地电压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寄生回路,然而这种方法只能确定否存在寄生回路,而不能确定寄生回路接入点的准确位置。
因此,传统的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具有寄生回路故障定位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和方法,解决传统直流寄生回路检测过程中寄生回路故障定位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直流寄生回路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向直流系统的待检测支路注入特征信号,并采集所述待检测支路上待测节点的第一电流信号;所述待检测支路连接直流母线,所述待测节点位于特征信号注入节点与所述直流母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流信号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根据所述特征信号采集得到;
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流信号不为零时,采集所述特征信号注入节点与待检测支路负载之间至少两个节点的第二电流信号,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电流信号确定可疑寄生回路支路;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还用于采集所述可疑寄生回路支路上的第三电流信号,并根据各所述第二电流信号和所述第三电流信号,确定寄生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特征信号触发模块、检测模块和第一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特征信号触发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所述特征信号触发模块用于向所述待检测支路的特征信号注入节点注入特征信号;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支路的待测节点的第一电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特征信号触发模块包括基础信号产生单元、信号调理单元和放大单元,所述基础信号产生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信号调理单元连接所述基础信号产生单元和所述放大单元,所述放大单元连接所述待检测支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单元包括隔离放大组件和运算放大组件;所述隔离放大组件连接所述信号调理单元和所述运算放大组件,所述运算放大组件连接所述待检测支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手持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手持器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
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特征信号注入节点与待检测支路负载之间的至少两个节点的第二电流信号,以及所述可疑寄生回路支路上的第三电流信号;
所述手持器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二电流信号确定可疑寄生回路支路,以及根据各所述第二电流信号和所述第三电流信号,确定寄生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