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警示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0893.X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勇;岳立新;杨怀东;张树齐;余力;王金秋;田洪旭;熊华涛;姜鑫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L4/02;F21V21/10;F21V23/00;F21V15/01;F21V33/00;F21V21/096;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警示 | ||
本发明公开了便携警示灯,采用便携结构,通过滑环组件的上下滑动完成三支腿组件打开与合拢,合拢后成一柱体,便于携带及储存。支腿组件内安装有LED灯带,可改变光线亮度和颜色,用来警示道路交通人员及行人。导向柱内部安装有电池,为整个装置供电。导向柱底部与螺栓连接,该螺栓对滑环组件起限位作用,并用来支撑地面。导向柱的上部与下壳体采用螺纹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连接。连杆两端分别开设通孔,使连杆一端与滑环组件铰接,一端与支腿组件铰接。导向柱上安装滑环组件,沿着导向柱上下滑动,用于实现警示灯的打开与合拢。本发明解决传统警示灯功能单一,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应用前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政交通安全警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便于携带的多功能警示灯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已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无法给其他车辆驾驶员及行人提供有效的安全警示信号造成的,若能够在道路上提供合理有效的警示信息,交通事故将可以大大地减少。
现在已有警示灯应用于路政交通领域的案例,但现有的警示灯存在功能单一、体积大、稳定性差、不便携带、不便收纳等缺陷。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汽车车主及道路交通执勤施工人员及行人的安全需求,本发明提供了集安全要求、生活需求于一体的便携警示灯,用于警示道路交通人员及行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警示灯功能单一、体积大、稳定性差、不便携带、不便收纳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便捷警示灯,其结构紧凑、收放方便、外观新颖、功能多样,用于警示道路交通人员及行人,保障其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警示灯,包括支腿组件、滑环组件、导向柱组件、连杆、下壳体、上壳体,支腿组件的顶部分别与下壳体铰接,使支腿组件分别沿铰接处转动;连杆一端分别与支腿组件的底部内侧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滑环组件连接;导向柱组件的上端连接在下壳体的中心部,滑环组件套置在导向柱组件上,使支腿组件分别沿铰接处向外转动时,滑环组件滑动至导向柱组件的底端,连杆分别将支腿组件向外扩张;当滑环组件滑动至导向柱组件上端时,连杆分别收缩至支腿组件内侧的两个支撑板中间的凹槽处,使支腿组件合拢;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的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便携警示灯将带有LED灯带的支腿组件作为光源部件,连杆与滑环、连杆与支撑板分别采用铰接,实现了支腿组件与导向柱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使用时支腿组件可相对于导向柱组件分开,使用完毕支腿组件相对于导向柱组件收拢,再通过永磁铁固定,这种收放方式,可以减小警示灯的体积,使结构稳定,便于携带。
2、本发明便携式警示灯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扣合,内部存在一定的空间,用于电子元件的放置,同时,导向柱中间中空结构用于存放电池组与导线。因此,便携警示灯可以作为移动电源、音响使用,使警示灯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捷警示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捷警示灯的半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导向柱组件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中:1、支腿组件;2、滑环组件;3、导向柱组件;4、按钮;5、反光板;6、LED灯;7、连杆;8、透明罩;9、下壳体;10、上壳体;11、压板;12、通孔a;13、螺钉; 14、LED灯带; 15、透光板; 16、底座; 17、磁铁;18、支撑板;19、背光板;20、通孔b;21、导向柱;22、连接套;23、螺栓;24、螺母;25、电池组;26、主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8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