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0862.4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柳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柳霖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林杨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工程设计 边坡防 渗水 设备 | ||
1.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结构包括底板(1)、挡板(2)、压箱(3)、卡箱(4),所述底板(1)后端焊接连接于压箱(3)前端,所述挡板(2)后端螺柱连接于压箱(3)前端,所述卡箱(4)外侧铆合连接于压箱(3)内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板(4)内设有支撑板(41)、卡板(42)、支撑柱(43)、挡块(44)、支撑杆(45)、支撑架(46),所述支撑板(41)前端与卡板(42)后端相贴合,所述卡板(42)外侧嵌固连接于支撑柱(43)内侧,所述支撑柱(43)内侧固定连接于支撑架(46)外侧,所述挡块(44)外侧与支撑杆(45)内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42)内设有卡块(421)、拉板(422)、固定架(423)、固定板(424)、伸缩板(425)、卡口(426),所述卡块(421)外侧固定于固定架(423)内侧,所述拉板(422)外侧与固定架(423)内侧相铆合,所述拉板(422)内侧与伸缩板(425)外侧相连接,所述固定板(424)内侧焊接于固定架(423)外侧,所述卡口(426)设于固定板(424)外侧进行连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21)内设有卡盘(a1)、连接柱(a2)、固定块(a3)、接口(a4)、支撑条(a5)、连接条(a6),所述卡盘(a1)右端与连接条(a6)右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柱(a2)内侧与连接条(a6)外侧相卡合,所述连接柱(a2)外侧铆合于支撑条(a5)内侧,所述固定块(a3)左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条(a6)右端,所述接口(a4)与连接条(a6)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a1)内设有抵板(a11)、抵柱(a12)、顶块(a13)、卡条(a14)、连接杆(a15)、导板(a16),所述抵板(a11)外侧嵌固于顶块(a13)内侧,所述抵柱(a12)外侧与导板(a16)内侧相焊接,所述顶块(a13)外侧螺纹连接于连接杆(a15)内侧,所述卡条(a14)设于抵板(a11)之间进行支撑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a11)内设有卡架(b1)、伸缩块(b2)、导槽(b3)、抵角(b4)、抵块(b5)、压板(b6),所述卡架(b1)下端螺栓连接于伸缩块(b2)上端,所述伸缩块(b2)相当大的固定于压板(b6)上端,所述导槽(b3)前端与抵角(b4)后端相贴合,所述抵角(b4)内侧与抵块(b5)外侧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4)内设有卡圈(441)、弧板(442)、压槽(443)、抵条(444)、固定条(445)、固定杆(446),所述卡圈(441)后端与弧板(442)前端相贴合,所述弧板(442)后端固定连接于抵条(444)前端,所述压槽(443)内侧焊接于固定条(445)外侧,所述固定杆(446)内侧嵌固连接于抵条(444)外侧,所述压槽(443)前端与卡圈(441)后端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441)内设有弧块(c1)、挡架(c2)、环板(c3)、推槽(c4)、抵圈(c5)、推板(c6),所述弧块(c1)后端与抵圈(c5)前端相固定,所述挡架(c2)外侧与抵圈(c5)内侧相铆合,所述环板(c3)前端与弧块(c1)后端相贴合,所述推槽(c4)设于推板(c6)之间进行挤压配合,所述推板(c6)前端嵌固于挡架(c2)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设计的边坡防渗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块(c1)内设有推块(c11)、压块(c12)、卡槽(c13)、导条(c14)、导口(c15)、压条(c16),所述推块(c11)内侧与卡槽(c13)外侧相连接,所述压块(c12)下端卡合于卡槽(c13)上端,所述推块(c11)后端与导条(c14)前端相贴合,所述导条(c14)下端固定连接于压条(c16)上端,所述导口(c15)设于压条(c16)下端进行连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柳霖,未经吴柳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8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