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9036.8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孙见山;房洁;朱宏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十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46 | 分类号: | A61B5/346;A61B5/349;A61B5/3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234099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集成 cnn 心肌 缺血 识别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心电图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该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两个训练数据库:异常训练数据库及正常训练数据库;步骤2:通过对两个训练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加工处理,生成二维结构心电信号样本;步骤3:构建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步骤4: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步骤5:获取特征集;步骤6:根据特征集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步骤7:对样本进行自动识别和测试,有效提高心肌缺血的识别准确率和心肌缺血隐匿期的发现效率,并对心肌缺血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辅助医生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电图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心电图是临床上医生诊断心脏疾病的一个常规而且高效的技术手段,心肌缺血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疾病类型,特别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未按时发现心肌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与心脏疾病猝死。心肌缺血的危险分层和及时发现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的心肌缺血表现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非常容易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忽视,从而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影像检查由于自身价格原因和患者心理因素,无法广泛使用。相比之下,无创性心电学检测技术,特别是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技术,简单实用,受众更广,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心肌缺血诊断和危险分层上起到重要作用。合理、有序的选择无创心电学检查可以提供不同于影像信息的心电信息,实现心肌缺血的早期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现有心肌缺血分析系统尚不足以满足临床应用的准确率需求和危险分层诊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集成CNN的心肌缺血的识别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两个训练数据库:异常训练数据库及正常训练数据库,异常训练数据库为已知患有心机缺血的数据库,正常训练数据库为对比的健康人群心电信号数据库;
步骤2:通过对两个训练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加工处理,降噪、截取、抽析,生成二维结构心电信号样本;
步骤3:构建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4: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5:获取特征集;
步骤6:根据特征集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
步骤7:对样本进行自动识别和测试。
步骤2中读入12导联的心电信号的数据,针对ECG信号样本,利用MATLAB工具箱自带的巴特沃斯滤波器对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统一截取P个点,在使用抽析的处理方法使每个导联统一成长度为Q维的向量,处理后,将每幅心电信号转换为一个12*Q的二维矩阵,作为一个样本。
所述步骤3包括将获取的两个训练数据库(即异常训练数据库及正常训练数据库)作为训练数据集,将训练数据集按照3: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在训练集中随机抽取其3/4的样本数,抽取k次,得到k个子训练数据集,训练对应得到k个CNN分类器,分别为CNN1-CNNk,固化模型参数。
步骤4中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为五层卷积池化操作,提取和降维样本抽象特征,经过三层全连接层变换至3个输出点,在CNN模型中,池化层方法选择平均池化,并在网络最后添加Softmax分类器,节点数设定为3,设定卷积核步长在各方向均为1,边界处理采取不补零措施,激活函数选用修正线性单元(Relu),池化方法选择平均池化,网络损失函数采用交叉熵(Cross-entropy),模型训练算法采用自适应动量估计。包括以下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十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十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9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