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7743.3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邵永红;周洁;王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安志娇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等离子 共振 传感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传感层和石墨烯修饰层。该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表面设置石墨烯修饰层,实现抗体探针的有效固定,能够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待测蛋白。所述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还包括流通池;可选的,所述流通池包括至少2个通道;所述流通池与石墨烯修饰层可拆卸的结合;可选的,所述流通池材料为硅橡胶。该传感芯片可以在单个芯片上实现同时检测多个样品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样品的检测效率,缩短了样品的检测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发展起来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检测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分析、无标记、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工具,并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分析物的检测。SPR成像传感技术通过将SPR技术与成像系统结合,可实现2D阵列高通量的免疫传感,为开发新型准确、高通量的蛋白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SPR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中,传感器的灵敏度对检测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引起的共振波长变化通常较小,导致检出限过高,无法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因此还需要基于SPR成像检测平台引进信号放大技术以提高SPR传感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提高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检测的灵敏度,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基板、传感层和石墨烯修饰层。
可选的,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0.5-1mm;所述传感层的厚度为45nm-50nm;所述传感层材料为金。
可选的,所述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还包括流通池,所述流通池包括包括至少2个通道;所述流通池与石墨烯修饰层可拆卸的结合;所述流通池材料为硅橡胶;设置多个通道(通孔)可以一次性检测多个样品;可选的,每个通道包括一个进样口和一个出样口;
一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芯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玻璃基板,在玻璃基板上依次形成传感层和石墨烯修饰层。
形成石墨烯修饰层的具体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1、取单面CVD生长石墨烯的铜箔,放在匀胶机吸盘上,在铜箔上滴加PMMA溶液,甩胶,烘干;
2、将铜箔胶面朝上放置在氯化铁溶液(浓度为3mol/L,溶剂为纯水)之上,铜箔被刻蚀;
3、铜箔被刻蚀完毕后将透明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玻璃薄片上,然后将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纯水中,清洗,之后将透明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步骤(2)处理后的SPR芯片传感层(金薄膜)上;
可选的,放在匀胶机之前,还包括将单面CVD生长石墨烯的铜箔剪成15-20mm(15mm)边长的正方形的步骤;
可选的,PMMA溶液质量分数为3%-5%(4%);
可选的,甩胶的条件为:3000r/min-5000r/min的速度甩胶30s-60s(30s);
上述步骤1中烘干的条件为:在50℃-80℃(50℃)下烘1min-5min(1min)。
可选的,在石墨烯修饰层形成之前形成传感层。
一种检测蛋白的装置,包括:上述的SPR传感芯片,还包括检测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适于检测SPR传感芯片上加入待测蛋白前后的共振波长变化。
一种检测蛋白的方法,包括使用上述SPR传感芯片或上述的检测装置检测蛋白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测蛋白、纳米颗粒与待测蛋白的抗体2形成偶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