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AP分布的无线局域网络吞吐量估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7655.3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3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国;李成祥;杨绿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0888 | 分类号: | H04L43/0888;H04L41/14;H04L41/147;H04W24/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ap 分布 无线 局域网络 吞吐量 估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高密度AP分布的无线局域网络吞吐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划定需要估计的环境,建立三维坐标空间,得到各个AP在该三维坐标空间中的三维坐标;采集无线局域网络参数;
(2)将获得的无线局域网络参数经过规格化,标准化处理,送入构建的Bianchi改进模型;
(3)通过构建的Bianchi改进模型对每一个AP与UE的连接链路饱和吞吐量估计,然后对无线局域网络中所有的链路求和,获得整体无线局域网络的饱和吞吐量;
步骤(1)中,所述无线局域网络参数包括:
(1.1)人工划定需要估计的无线局域网络区域环境,对空间中的AP位置进行标定,包括位置和高度;
(1.2)通过AC控制终端,获得每个AP的信号发射功率、空闲信道评估阈值以及所处信道的信息;
(1.3)根据无线局域网络所使用的802.11协议标准,获得整个无线局域网络的固有网络参数,包括网络中最大包长L,MAC帧头长度、PHY帧头长度、ACK、RTS、CTS、SIFS、DCF帧长度,最大随机退避窗口CWmax和最小随机退避窗口CWmin;
(1.4)收集连续若干周的AP之间的路损信息表,并对这若干周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去除异常数据,制成稳定的AP路损参考矩阵;
步骤(3)的具体步骤包括:
(3.1)输入无线局域网络参数,通过Bianchi改进模型的源代码,构建出无线局域网络仿真模型,利用随机函数随机生成UE的位置信息;
(3.2)根据采集的AP之间的路损信息表,获得AP与AP之间的干扰;利用无线信号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公式计算出AP对UE产生的干扰;
(3.3)利用吞吐量估算公式计算出无线局域网络当前状态的饱和吞吐量;
(3.4)重置N次UE位置信息,每次重置计算一次当前状态下无线局域网络的饱和吞吐量,最后求N次平均,得到的平均值为估计的饱和吞吐量;
步骤(3.2)的具体步骤包括:
(3.2.1)利用AP路损信息表计算AP之间的干扰关系;用AP的信号发射功率减去其与其它AP之间的路损,得到该AP在其它AP的干扰强度的大小,建立一个AP到AP信号强度矩阵;
(3.2.2)根据AP和UE的位置信息,计算UE到每个AP的距离的大小,根据这个距离和无线信号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公式计算出每一个AP的信号发射到UE的位置后的信号强度,建立成一个AP到UE信号强度矩阵;
(3.2.3)根据步骤(3.2.1)和(3.2.2)计算出的信号强度矩阵,计算出每一个AP,在UE处的位置的信噪比;UE根据信噪比排序,选择信噪比最大的AP进行连接;
(3.2.4)利用步骤(3.2.1)和(3.2.2)计算出的两个信号强度矩阵计算出AP在当前位置的信干噪比,并根据信干噪比选择信号传输速率;
步骤(3.3)的具体步骤包括:
(3.3.1)根据步骤3.2.1计算出AP与AP之间的信号强度矩阵,假设UE1的空闲信道评估阈值是C1,将其它AP对UE1的干扰与这个值比较,如果大于C1,则认为是该AP是UE1的一阶干扰;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UE的一阶干扰AP;
(3.3.2)从AP组中删除UE1的一阶干扰AP,然后将剩下的AP两两组合,将它们的信号强度相加如果大于C1,则认为该组AP是UE1的二阶干扰AP;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其他UE的二阶干扰AP;
(3.3.3)计算出当前时刻信号传输的概率Ptr和信号传输成功的概率Ps;然后用上述两个概率计算出AP节点状态,分别是AP处于空闲状态概率、传输状态概率以及冲突状态概率;
(3.3.4)最后利用吞吐量估算公式,计算出无线局网络模型的饱和吞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6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