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铁丝捆扎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7200.1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强;王松坤;屈美荣;郭晓晶;李明君;卜令珍;孙立新;马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南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B27/10 | 分类号: | B65B27/10;B65B13/02;B65B13/28;B65B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陈宾宾 |
地址: | 265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铁丝 捆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铁丝捆扎机,涉及铁丝捆扎技术领域。该建筑铁丝捆扎机,包括握把、铁丝架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握把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铁丝架与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握把的下端左侧安装有托载机构,电机的外部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套,电机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弧形导轨,两个滑套的内部均插接有滑杆,两个滑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导轨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扭转机构,扭转机构的外部铰接有两个摇杆。该建筑铁丝捆扎机,通过设置握把、电机、托载机构和扭转机构,达到了便于适配待捆扎的工件,而且捆扎效率比较高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捆扎基本采用人工操作,十分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危险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丝捆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铁丝捆扎机。
背景技术
钢筋捆扎机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钢筋绑扎,也可用于桥梁、公路、隧道、矿井等土木工程,是目前工地捆扎钢筋优选工具,在钢筋的捆扎时依旧是靠人工捆扎,使用功能钳子等工具进行劳作,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伤到手指尤其是当铁丝生锈容易引发疾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铁丝捆扎机,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铁丝捆扎机,包括握把、铁丝架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握把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铁丝架与电机的上端固定连接,握把的下端左侧安装有托载机构,电机的外部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套,电机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弧形导轨,两个滑套的内部均插接有滑杆,两个滑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导轨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扭转机构,扭转机构的外部铰接有两个摇杆,两个摇杆远离扭转机构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导轨的上表面铰接,扭转机构远离电机的一面安装有方型套筒,方型套筒开设有两个上下连通的通孔,电机的侧面安装有导向机构,方型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切断块A,两个弧形导轨的内壁均卡接有弧形滑块,两个弧形滑块互相靠近的一面均固定安装有切断块B,两个切断块B分别插接在方型套筒左右两端的内部,方型套筒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斜面轮,斜面轮与托载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托载机构包括U型套、U型板、支架和受力块,U型套与握把铰接,U型板位于U型套的背面并与其滑动连接,U型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滚轴,滚轴的前端均贯穿U型套,支架与U型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受力块与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受力块与斜面轮接触。
所述扭转机构包括转套、转轮、转轴和扭簧,转套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轮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轮和转轴均位于转套的内部,转轴的下端贯穿转套之后与方型套筒固定连接,扭簧套接在转轴的外部,扭簧的一端与转轮的底面固定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转套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摇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均与转套铰接。
优选的,两个弧形导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弧形导轨的弧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方型套筒与两个弧形导轨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通孔以方型套筒的竖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断块A和切断块B对称设置,切断块A和切断块B的上端均为尖端状结构,切断块A和切断块B的下端互相靠近的一面均为凹槽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U型套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U型套的下端为弧形结构,U型板的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U型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受力块靠近斜面轮的一面为弧面结构,斜面轮的圆周面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圆周面和转套的内壁之间均安装有挡块,转轮与转套同心设置。
优选的,两个弧形导轨互相靠近的一面均安装有卡块,卡块与弧形滑块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南山学院,未经烟台南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