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7020.3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0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余沛东;高清竹;干珠扎布;胡国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25/02;A01G24/20;A01G24/10;A01B79/02;E02D17/20;E03F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草地 水蚀 生态 修复 方法 | ||
1.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高寒草地水蚀坡面上修建工程设施进行生态修复,修建工程设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高寒草地和退化裸地进行地形、坡度、草地状况、裸地状况的调查与评估,确定有修复潜力的待修复裸地;
S2、在高寒草地山坡上方的待修复裸地沿等高线间隔开挖多条截洪沟,截洪沟连通至山坡沟谷处;所述截洪沟的出口设置出水堰,截洪沟的底部安装用于为截洪沟下方的高寒草地灌溉的滴灌管网系统;
S3、沿山坡沟谷构筑排水沟,排水沟的下部间隔构筑谷坊,并于坡脚建设消力池;
S4、将S1所述待修复裸地表层土壤挖出,与修筑截洪沟时挖出的土壤混合后进行多次筛分,筛得石块、小砾石、粉粒土壤、细砂粒土壤和黏粒土壤;将筛分出的石块和小砾石用于间隔修筑石埂,用于保护高寒草地,通过对坡面降雨的径流降速,减小水头,减弱径流对高寒草地区域的冲蚀能力;将筛分的黏粒土壤铺于S1中所述待修复裸地的最下层作为黏粒土壤层,将粉粒土壤、细砂粒土壤与牦牛粪肥、种子、切割草段拌和,铺于黏粒土壤层之上作为复合层,最后将粗砂粒铺于复合层之上,作为抗蚀层,完成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的工程设施建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待修复裸地为高寒草地上部的退化裸地坡面或高寒草地顶部的坡度不大于60°、表土厚度0~20cm中粒径小于1mm的颗粒不少于70%的冲蚀裸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截洪沟为梯形断面,上底为40cm~60cm,下底为20cm~30cm,高为30cm~50cm,设置于高寒草地上方待修复裸地处,对成片高寒草地区不做开沟处理;截洪沟沿等高线开设,若截洪沟经过小片草地,则整体铲起移植于下方草地裸斑处,高寒草地与待修复裸地的交接边缘使用草帘进行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谷坊为石质谷坊,间隔距离为10m~20m,高度为0.4m~1.5m,顶宽为1.0m~1.5m,迎水坡的坡度为1:0.5~1:1.5,背水坡的坡度为1:0.3~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截洪沟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m~15m,多条截洪沟除排水沟外无纵向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待修复裸地表层土壤厚度为10cm~30cm;所述多次筛分为筛网连续筛分,最终筛分为四部分:选出四种筛下物,一是用1cm孔径筛出石块;二是用2mm孔径筛出粗砂粒的小砾石;三是用0.02mm孔径筛出砂粒土壤与粉粒土壤;剩余归为物理性黏粒土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石埂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上边与水平线的夹角为石埂角1为α1,α1的度数为10°≤α1≤30°,三角形斜边与水平线的夹角为石埂角2为α2,α2-β≤15°,β为修筑石埂处的坡度,三角形上边的长度不小于30cm,石埂所用砾石的粒径大于1cm,呈带状布置于草地区,间隔距离为10m~2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黏粒土壤层的厚度为2cm~5cm;所述复合层的厚度为10cm~18cm;所述抗蚀层的粗砂粒的粒径大于2mm,所述抗蚀层的厚度为0.4cm~0.8cm;所述牦牛粪肥与粉粒土壤和砂粒土壤总和的质量为1:(6~10),每平方米土壤中加入切割草段和种子的质量分别为1.5kg~2kg、15g~25g,其中切割草段长度为5cm~15cm,所述种子为旱地早熟禾草种、垂穗披碱草草种、紫花针茅草种、异针茅草种、青藏薹草草种和老芒麦草种中的三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寒草地水蚀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出水堰口高度为20cm~30cm,所述滴灌管网系统包括一条或多条间隔设置的输水管和沿输水管长度方向间隔连通设置的多条滴灌管,所述输水管上安装有控制滴灌的水阀,所述输水管与截洪沟的底部连通,其中输水管的长度为8m~12m,管径为50mm~90mm,相邻两条输水管的间距为6m~12m,所述滴灌管的管径为16mm~20mm,相邻两条滴灌管的间距为30cm~4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0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去病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体粘合剂制备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