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车乘员舱结构和底盘车架结构之间的性能指标分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565.2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峰;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刘小娇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乘员 结构 底盘 车架 之间 性能指标 分解 方法 | ||
1.一种纯电动车乘员舱结构和底盘车架结构之间的性能指标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实际乘员舱尺寸、底盘车架尺寸和电池仓尺寸;将乘员舱简化为乘员舱框架结构,将底盘车架和电池仓的组合结构简化为底盘车架框架结构;以及将所述乘员舱框架结构和所述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组合形成耦合系统;
其中,所述乘员舱框架结构和所述底盘车架框架结构均由矩形钢管构成;
步骤二、以初始尺寸为基础,分别改变所述乘员舱框架结构的矩形钢管的截面尺寸和所述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的矩形钢管的截面尺寸,得到不同规格的乘员舱框架结构和底盘车架框架结构;
对不同规格的乘员舱框架结构、底盘车架框架结构和二者组成的耦合系统分别进行测试;得到各个规格下的乘员舱框架结构的弯曲刚度、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的弯曲刚度和二者组成的耦合系统的弯曲刚度的关系,和各个规格下的乘员舱框架结构的扭转刚度、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的扭转刚度和二者组成的耦合系统的扭转刚度的关系;以及
得到各个规格下的乘员舱框架结构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和二者组成的耦合系统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的关系,和各个规格下的乘员舱框架结构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底盘车架框架结构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和二者组成的耦合系统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的关系;
步骤三、在扭转刚度工况和弯曲刚度工况下,确定电动车乘员舱和底盘车架与耦合系统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K耦扭≈K乘员舱扭+K车架扭,K耦弯≈K乘员舱弯+K车架弯;
以及确定电动车乘员舱和底盘车架与耦合系统之间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和一阶扭转模态频率的关系分别为:
fb乘员舱=fb耦合+fb车架,ft耦合=(1/3.5)ft乘员舱+(1/1.5)ft车架;
其中,K耦扭表示耦合系统的扭转刚度,K乘员舱扭表示乘员舱系统的扭转刚度,K车架扭表示底盘车架的扭转刚度;K耦弯表示耦合系统的弯曲刚度,K乘员舱弯表示乘员舱系统的弯曲刚度,K车架弯表示底盘车架的弯曲刚度;fb乘员舱表示乘员舱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fb耦合表示耦合系统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fb车架表示底盘车架的一阶弯曲模态频率;ft耦合表示耦合系统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ft乘员舱表示乘员舱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ft车架表示底盘车架的一阶扭转模态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车乘员舱结构和底盘车架结构之间的性能指标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整车碰撞性能指标进行分解:
分别对整车进行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试验,得到整车的正面和侧面碰撞的能量数据;对整车的每个部件的能量进行提取,并通过线性累加的方法获取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工况下的底盘车架和乘员舱的碰撞吸能量;得到底盘车架和乘员舱的吸能量占整车总吸能量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电动车乘员舱结构和底盘车架结构之间的性能指标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乘员舱框架结构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宽度与乘员舱的实际长度、宽度分别相同;
所述底盘车架框架结构包括:目字形框架和长方体框架;
所述目字形框架的外框的长度、宽度与底盘车架的实际长度、宽度分别相同;
所述长方体框架由平行设置的多个矩形钢管的管壁依次固定连接组成,
其中,相邻两个矩形钢管的高度方向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长方体框架的长度、宽度与电池仓的实际长度、宽度分别相同;
所述长方体框架与所述目字形框架固定连接;
将所述乘员舱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车架框架结构上方,得到所述耦合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5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