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6221.1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星;李明鑫;苏伟;田兆营;杨浩;周健;马杰;包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11/08;E04G11/10;E04G21/18;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外墙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模板与水平拉缝板形成外墙的浇筑空间,预置混凝土外墙骨料至浇筑空间内;由墙底预留注浆孔注入自密实浆体,待水平拉缝板中预留出浆口连续溢出自密实浆体可判断浇筑空间浇筑密实。通过预置骨料结合自下而上灌注自密实填充料的方式确保拉缝板下侧以及各复杂造型处的浇筑密实度,进而提升拉缝处施工质量。预先布置并固定水平拉缝板,可避免拉缝板放置不及时、施工扰动等随机因素导致的拉缝板布置质量不良问题,同时可进行统一验收后施工,便于管理。预置骨料可提升混凝土中骨料含量,提高外墙抗渗性能并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促进全混凝土外墙施工的质量、经济效益并降低管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逐步深化,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发生转变,逐渐由数量增长转变至质量增长,这促使参建单位采用更多新技术以促进房屋质量提升。
全现浇混凝土外墙作为一种新型的外墙施工工艺,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相比于传统的砌体外墙,全混凝土外墙因具备更佳的整体性、密实性以及强度,在服役过程中表现出了更优的抗震、抗冲击、抗渗透性能;由于其材料组成与剪力墙、梁、柱等结构一致,具备了在受荷载、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与结构协同应变的能力,避免因不均匀形变导致的界面处应力集中从而引发的外墙开裂。同时,浇筑成型相比于砌体施工效率更高,可显著提升外墙施工工效。
然而,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应避免与剪力墙、柱、梁等结构硬链接,以避免结构受力形变将大量荷载传导至外墙,进而导致的开裂。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路线为全混凝土外墙结构拉缝技术,通过拉缝板将外墙与结构进行分隔,以缓解结构传导至外墙的应变。采用上述技术需在外墙浇筑过程中放置水平拉缝板至设计位置,常采用的施工工艺为:在浇筑完成后并于混凝土初凝前将水平拉缝板于设计位置按压至混凝土中。采用上述工艺常导致:1、施工时间控制不佳,混凝土初凝导致拉缝板无法按压放置;2、水平拉缝板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活动状态,放置效果影响因素众多,常导致拉缝板放置质量不佳;3、采用按压放置常导致拉缝板下侧造型复杂处产生空腔,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彻底解决全混凝土拉缝板放置位置不精确、施工过程中扰动大、拉缝板下方易形成空腔、拉缝施工不易管理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混凝土外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板与水平拉缝板形成外墙的浇筑空间,预置混凝土外墙骨料至浇筑空间内;由墙底预留注浆孔注入自密实浆体,待水平拉缝板中预留出浆口连续溢出自密实浆体可判断浇筑空间浇筑密实。
按上述方案,所述骨料粒径范围为4.75~37.5mm,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含量不超过15wt%;骨料的填充高度为水平拉缝板底面设计高度以下1~3cm。
按上述方案,所述自密实浆体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水与外加剂组成;所述细集料为河砂、机制砂或石屑,粒径范围为0.075mm-4.75mm,细度模数2.5-3.1,胶砂比范围为1:(1~2.5)。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平拉缝板通过焊接定位钢筋或在钢筋上设置卡具的方法固定至预置位置,避免浇筑过程对其空间位置的扰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浇筑空间底部预留多处注浆孔,通过加压注浆设备将自密实浆体注射至浇筑空间内,浇筑量不小于扣除预置骨料体积后的理论灌注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预置骨料结合自下而上灌注自密实填充料的方式确保拉缝板下侧以及各复杂造型处的浇筑密实度,进而提升拉缝处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基于POD定量分析的缺陷检测参数优化方法及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