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5095.8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缝隙 修补 反向 支撑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同时还公开了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支撑壳和活动安装在支撑壳两端的支撑机构,操作人员将支撑壳放置在桥梁缝隙中,弹性机构放置在桥梁缝隙的两端,并将吸盘B吸附在桥梁缝隙的两端,对支撑壳进行支撑,防止滑落出缝隙外端,吸盘B上端的吸盘口内部设置有活塞C,且活塞C上端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上端安装有弧形件,当存在风时,风吹向弧形件的上下弧面,而下弧面的流速低于上弧面的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弧形件的上下弧面产生了一定的压强差,因此弧形件向上升起,进而带动活塞C向上抬起,使得吸盘B内部气压减小,吸盘B吸附得更加紧实,抗风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伸缩缝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斜交桥的伸缩装置一旦被破坏,将严重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性与安全,甚至造成行车安全事故。指的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在对桥梁表面的缝隙修补时,需要将缝隙进行撑开,而现有的支撑装置无法根据缝隙的大小进行自动伸缩调节,支撑的稳固性不强,且缝隙中残留的灰尘和其他杂物无法在支撑的过程中清理掉,影响修补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操作人员将支撑壳放置在桥梁缝隙中,弹性机构放置在桥梁缝隙的两端,并将吸盘B吸附在桥梁缝隙的两端,对支撑壳进行支撑,防止滑落出缝隙外端,吸盘B上端的吸盘口内部设置有活塞C,且活塞C上端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上端安装有弧形件,当存在风时,风吹向弧形件的上下弧面,而下弧面的流速低于上弧面的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弧形件的上下弧面产生了一定的压强差,因此弧形件向上升起,进而带动活塞C向上抬起,使得吸盘B内部气压减小,吸盘B吸附得更加紧实,抗风效果好,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缝隙修补用反向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壳和活动安装在支撑壳两端的支撑机构,支撑壳的内部纵向贯穿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外表面还活动安装有滑套,滑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远离滑套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机构,支撑壳的下端设置有稳固机构;
弹性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滑套外表面的矩形块和一端与矩形块外表面固定连接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与滑套活动贯穿连接的把手部和固定安装在把手部下端的中杆,中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轮,中杆的下端活动安装有底杆,底杆的外表面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的连接机构,底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外罩,外罩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扇叶。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与支撑壳外表面贯穿连接的滑块和安装在滑块一侧且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滑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滑块远离齿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抵块,弹性抵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盘A,滑块的内壁设置有与中杆外表面活动连接的伸缩机构。
进一步地,伸缩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中杆外表面的活动套和一端与活动套连接的伸缩杆,伸缩杆在连接活动套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磁块A,且在连接滑块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磁块B,磁块A和磁块B为同性相斥的两组磁铁。
进一步地,把手部包括设置在把手部内部的弹簧和安装在弹簧下端的限位环,限位环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杆,连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与中杆内壁相匹配的活塞A。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通过外螺纹与底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套和安装在螺纹套外表面的横杆,横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活塞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咨数据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5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