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产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585.6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朱艳红;李文举;曹云;杨章令;陈爱林;舒云胜;王东宇;冯再武;张付锦;张广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B21B27/02;B21B1/1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于洪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50 160 坯料 共用 轧制 线材 产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产品的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本发明将1#粗轧轧机‑5#粗轧轧机设置成为平辊无槽轧制,6#粗轧轧机设置为圆孔轧制;并将1#〜6#粗轧轧机的滑动导卫设置为可调整开口式导卫,4#、6#进口导卫的导辊设置为平辊形状,之后进行轧制。本发明主要通过对粗轧机孔型系统及导卫尺寸优化设计,中轧、预精轧和精轧机保持原工艺的条件下,实现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Φ6~Φ12规格的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有效减少更改方坯料时工艺备件备用量和调换辊及轧机调整的时间,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钢高线轧机组由28架轧机组成,分为粗轧、中轧、预精轧和精轧机组。出炉后的钢坯由输送辊道运送到粗轧机组第一架轧机中,轧件在6架平立交替布置的粗轧机组中进行无扭轧制,经1#飞剪切去头部(事故时亦可将轧件碎断) 后进入由6架平立交替布置的中轧机组(Φ450×4+Φ350×2)进行无扭轧制。粗、中轧机组内部采用微张力控制轧制,轧件由2#飞剪切去轧件头部和尾部,进入预精轧机组(Φ350×2+Φ285×4)进行轧制,预精轧机组由平立交替布置的两架框架轧机和四架碳化钨辊环悬臂轧机组成,在预精轧机组轧机机架之间设有气动的立式活套和水平活套,使轧件在此区域实现无扭、无张力轧制,从而保证进入精轧机组的轧件尺寸精确,其钢材产品规格为Φ6~Φ12规格的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
常规轧制方法因粗轧机1~2#为箱形孔型,不利于压下量大幅调整,导致方坯料规格变更时,也需要同时更换轧辊,以及其进出口导卫等备件,才能实现轧制,且因轧辊及导卫系列较多,间接导致增加工艺设备备用量,占用大量的库存资金;为配合生产经营需求,线材需要利用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但更换轧制坯料规格,换机架及进、出口导卫多,浪费大量时间;轧棍加工,导卫装配、工艺调整等工作量大,浪费人力和财力成本;换辊频繁,校样过多也容易发生打滑等工艺事故,造成尺寸超差等废品,总体上会束缚产能的发挥。
因此,在轧制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轧制生产持续、稳定,就需要克服轧制方坯料规格变化,实现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工艺,进一步减少轧机备件使用、轧机调换辊和轧机调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产品的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对粗轧机孔型系统及导卫尺寸优化设计,中轧、预精轧和精轧机保持原工艺的条件下,实现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Φ6~Φ12规格的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有效减少更改方坯料时工艺备件备用量和调换辊及轧机调整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50和160方坯料共用轧制线材产品的方法,包括:
步骤(1),将1#粗轧轧机-5#粗轧轧机设置成为平辊无槽轧制,6#粗轧轧机设置为圆孔轧制;
其中,1#~6#粗轧轧机机架配辊:
式中,D工+H料≤Dmax;D工为工作辊径;H料为料型高度;Dmax为轧机允许最大辊径;
步骤(2),1#~6#粗轧轧机的滑动导卫设置为可调整开口式导卫,4#、6# 进口导卫的导辊设置为平辊形状;
1#~6#粗轧轧机的滑动导卫导槽尺寸为:
导槽高度H导=H料+8K;
导槽宽度B导=B料+10K;
式中,K为导槽间隙系数,B料为料型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钢铁有限公司,未经红河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