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2193.6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姚鸿洲;胡涵;姚平;李雪飞;孙文斌;刘正威;唐邓;黄伟梁;黄娟;李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2 | 分类号: | H02J3/02;H02H9/04;H02H7/26;H02H3/08;B60L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流 轨道交通 车辆 电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列车供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包括受电部分、交流处理部分、直流处理部分和牵引部分;受电部分包括受电弓、交流高压电器箱和交直流转换开关;直流处理部分包括直流熔断器箱、直流高压电器箱和滤波电抗器箱;交流处理部分包括交流熔断器和牵引变压器;牵引部分包括牵引变流器箱;交直流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交流高压电器箱连接,交直流转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在供电为直流电时,与直流熔断器箱连接;在供电为交流电时,与牵引变压器连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交通车辆能够在直流电供电以及交流电供电间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呈现多中心或者放射状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卫星城大量崛起,促使城市地域内部、中心城区外围、特定方向上(郊区新城或机场与中心城区之间)大量通勤交通的产生,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制约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个困境,目前推出一种市域快轨车来解决此问题。所谓市域快轨交通,指的是大城市市域范围内的客运轨道交通线路,服务于城市与郊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重点城镇间等,服务范围一般在100公里之内,市域快轨交通属于广义城市轨道交通的范畴。市域快轨交通以其高效,快捷,节能的特点正在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单一线路到多条线路,从城内到城际,从单一的地下铁道系统到地下-地面-高架相结合的多元系统,电气化铁道建设越来越注重联网效益,以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在推行市域快轨交通时也遇到一个麻烦,由于铁路电力机车牵引供电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供电系统大都采用各自独立的单制式供电,且铁路电力机车采用27.5kV工频单相交流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采用1500V/750V直流电。由于电压等级和电流制的不同,这就使得市域快轨列车必须采用双供电制式的受电弓,并且必须具有动态自动切换功能,才能使得受电弓能在25000V的高速动车组和1500V的地铁列车接触网中自由切换,列车既可运营在高速动车组轨道上,亦可与地铁线路共轨运营或换乘。
可是这样就需要车辆在市外时通过一种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取25kV、50Hz的单相工频交流电能,而进入市内则另一种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取1.5kV直流电供电,并需要两种不同的电压互感器或传感器来为受电弓之后的接触网电压测量显示、电能计算和设备控制保护功能提供可靠唯一的信号,造成车辆结构的复杂化,操作不便,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直流电供电以及交流电供电间切换的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能够在直流电供电以及交流电供电间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压控制系统,包括受电部分、交流处理部分、直流处理部分和牵引部分;受电部分包括受电弓、交流高压电器箱和交直流转换开关;
直流处理部分包括直流熔断器箱、直流高压电器箱和滤波电抗器箱;
交流处理部分包括交流熔断器和牵引变压器;
牵引部分包括牵引变流器箱;
受电弓用于从弓网中接受供电;
交流高压电器箱与受电弓的输出端连接,交直流转换开关的第一端与交流高压电器箱连接,交直流转换开关的第二端用于在供电为直流电时,与直流熔断器箱连接;在供电为交流电时,与牵引变压器连接;
直流高压电器箱与直流熔断器箱连接,滤波电抗器箱与直流高压电器箱连接;
牵引变压器还与交流熔断器连接;
牵引变流器箱分别与滤波电抗器箱和牵引变压器连接。
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2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