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田作物中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1834.6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2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胡仙;付汝鑫;刘未;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27/00 | 分类号: | A01N27/00;A01N31/02;A01N35/02;A01N37/40;A01N37/06;A01N49/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田作物 夜蛾 害虫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田作物中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产卵趋避剂的制备、产卵促进剂的制备和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产卵行为监测设备的设置等步骤。本发明根据鳞翅目蛀果类夜蛾科昆虫的产卵习性,借助产卵趋避剂调控雌成虫的产卵行为,减少怀卵雌成虫在靶标寄主上的产卵量,以达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减少蛀果、病果发生,提高夜蛾类昆虫行为调控技术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大田作物中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茄科蔬菜等有机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更加有利于提高茄果类蔬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能够广泛地实施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虫害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田作物中的蛀果类害虫以鳞翅目夜蛾科为主,如烟青虫(Heliothisassult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及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多危害花、果,造成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在危害叶片时形成空洞,甚至吃光叶肉,仅留叶脉。当其在危害辣椒等茄科作物的果实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降低果实的可食用性,甚至影响辣椒果实的品质与产量。因此有效防控夜蛾类蛀果害虫是目前大田作物管理环节的重点之一。
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其类似物,即“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以干扰或调控昆虫成虫的生殖行为,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昆虫性信息素,又称为昆虫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某一性别个体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感受并引起相应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信息物质(杜家伟,1988)。昆虫性信息素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种群繁衍成功效率(Martin,1978)。大多数性信息素是由雌性成虫释放以引诱雄性成虫,有些种类也会由雄性释放并吸引雌性成虫,相应的研发技术也就此生物机理应运而生。目前,全世界已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多达2000多种(孟宪佐,1997),我国研制成功的农、林、果、蔬菜等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也有几十种,为研究和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创造了条件。
在实际使用时昆虫性信息素往往受到地理环境、昆虫地理种群间差异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推广。尤其在该类害虫大规模爆发时,仍然要借助于化学防治。另外,昆虫性信息素在使用技术和评价结果方面,也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并且,现有的市售诱芯主要是针对夜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组分构成,来设置田间性诱剂的诱捕装置,以干扰成蛾交配行为,达到降低田间虫口数量的目的;诱捕效果具有种类单一性,不能同时兼顾多种夜蛾类小型蛾类的预测预报和生物防控。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用夜蛾类性诱剂对其成虫进行诱捕监测与防控,但是不能避免或干扰已交配雌成虫的产卵行为,也不能确保怀卵雌成虫在靶标作物上产卵。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或干扰昆虫行为,同时运用植物信息素辅助诱引增效或趋避等方法,对夜蛾类害虫进行田间高效防治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田作物中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以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的产卵趋避剂与促进剂联合利用为主,干扰夜蛾科雌性昆虫的产卵行为,调节其在大田间不在靶标植物上产卵或少产卵,或吸引其怀卵雌成虫在田埂杂草带上产卵并集中防控,以减少子代幼虫的发生数量,降低田间虫口基数,降低蛀果率,避免该类害虫子代对植株的取食为害,达到了有效地防控目的。同时,本发明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茄科蔬菜等有机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所述大田作物中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方法通过在作物中设置含产卵趋避或产卵促进剂的剂橡胶管载体进行虫害防治。
进一步地,所述害虫种群为烟青虫和/或斜纹夜蛾。
进一步地,所述产卵趋避剂为烟青虫产卵趋避剂和/或斜纹夜蛾产卵趋避剂。
进一步地,所述烟青虫产卵趋避剂包括以下组分:柠檬烯、顺-3-己烯-1-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