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压力可调节多级储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1796.4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友;王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F17C13/04;F17C13/00;F16F15/02;F16F15/023;F16F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田文举 |
地址: | 028001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力 调节 多级 装置 | ||
一种新型压力可调节多级储氢装置,包括底座、围压框架、大储氢罐、若干个小储氢罐、输气管线和六组围压组件,围压框架设置在底座的正上方,围压框架的四周外侧部均通过空气阻尼器固定支撑在底座上,大储氢罐设置在围压框架内,各个小储氢罐均固定安装在大储氢罐内部,输气管线固定安装在大储氢罐的顶部,六组围压组件分别对应安装围压框架上,六组围压组件围成一个包裹紧贴大储氢罐六侧面的围压箱体。本发明设计科学,在大储氢罐中设置多个小储氢罐,并在大储氢罐的六侧面进行围压操作,能够存储低压氢气(不用加围压),存储中压和高压氢气(加围压),能存储更多氢气,设置空气阻尼器,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局部阀门或管线出现松动或泄露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储存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新型压力可调节多级储氢装置。
背景技术
氢能源因其泛在、无碳的特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统计,氢能能够满足全球能源需要的18以上,氢气以气态方式存在,性质活泼,其储存一直是制约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目前已经商业化的储氢方式包括高压储氢、液氢等多种储氢方式,高压储氢因其技术简单、质量储存密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车载、加氢站的氢气储存。
但现有的储氢装置其设计压力多为固定式的,储存不同压力等级的氢气需要对应的压力等级储氢装置,就会造成储氢装置型号众多,而且氢气输入或输出过程中,由于流体流动造成的装置振动使得局部阀门或管线存在松动泄露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压力可调节多级储氢装置,本发明设计科学,在大储氢罐中设置多个小储氢罐,并在大储氢罐的六侧面进行围压操作,能够存储低压氢气(不用加围压),存储中压和高压氢气(加围压),能存储更多氢气,设置空气阻尼器,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局部阀门或管线出现松动或泄露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压力可调节多级储氢装置,包括底座、围压框架、大储氢罐、若干个小储氢罐、输气管线和六组围压组件,底座的底部四周分别安装有带刹车机构的万向轮,围压框架设置在底座的正上方,围压框架的四周外侧部均通过空气阻尼器固定支撑在底座上,大储氢罐设置在围压框架内,各个小储氢罐均固定安装在大储氢罐内部且均匀排列为上下两层,输气管线固定安装在大储氢罐的顶部并分别与大储氢罐和位于大储氢罐内部上层的各个小储氢罐连接,六组围压组件分别对应安装在大储氢罐六侧面外部的围压框架上,六组围压组件围成一个包裹紧贴大储氢罐六侧面的围压箱体,左右对应相邻的两个小储氢罐的相邻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通气管,两根第一通气管的相邻端通过三通固定连接并与大储氢罐内部连通,各根第一通气管均安装有第一气压平衡装置,上下相邻的两个小储氢罐通过第二通气管连接,各根第二通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气压平衡装置。
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根竖直导向柱,围压框架的底板上对应开设有若干个上下通透的导孔,各根竖直导向柱分别对应穿过相应的各个导孔,围压框架的底板与各个竖直导向柱之间滑动连接。
四个空气阻尼器的结构相同且圆周阵列设置,左侧的空气阻尼器包括第一阻尼缸体、第二阻尼缸体和减震弹簧,第一阻尼缸体和第二阻尼缸体均竖向设置,第一阻尼缸体的底部通过第一铰接支座铰接在底座的上表面左侧部,第一阻尼缸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阻尼活塞,第一阻尼活塞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阻尼杆,阻尼杆向上穿过第一阻尼缸体的顶板中心并与第一阻尼缸体的顶板之间密封滑动连接,阻尼杆的上端通过第二铰接支座铰接在围压框架的左侧支板外侧面中部,第二阻尼缸体固定安装在第一阻尼缸体的外侧,第二阻尼缸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阻尼活塞,第一阻尼缸体和第二阻尼缸体的内部均填充有惰性气体,第一阻尼缸体的内部和第二阻尼缸体的内部通过第三管路连通,阻尼杆的上端部外圆周以及第一阻尼缸体的下侧部外圆周均固定设置有环板,减震弹簧套装在第一阻尼缸体的外部且位于两块环板之间,减震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块环板顶压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未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