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测试及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1276.3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訾栓紧;纪任鑫;祝鑫海;李虹;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H02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1022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应急 电源 系统 环境 适应性 测试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光电设备环境适应性运行测试;余电制氢设备环境适应性运行测试以及重整制氢设备环境适应性运行测试,从而进行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的自适应特殊环境下运行控制调节;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气候环境为所述测试方法的影响要素并确定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温度、湿度、盐分、低气压以及暴风、雷电、大雪的恶劣天气;
步骤2,按照所述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改变其中因素的具体数值进行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试验,进行风光电设备、余电制氢设备以及重整制氢设备参数分析,以及极端环境下的模拟试验,掌握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规律;
步骤3,验证自适应特殊环境下运行调节方法,获得针对风光电设备、余电制氢设备以及重整制氢设备的针对性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基于高海拔、高低温、高湿度、高盐分的特殊应用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特性,应急电源系统应满足在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运行,-25摄氏度环境下电源启动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要求;针对高原3000米低气压和-25摄氏度低温环境,进行风光电设备、余电制氢设备以及重整制氢设备参数分析,以及极端环境下的模拟试验,掌握其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规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性措施包括:
针对温度的防暑、防冻措施,针对适度的除湿措施,针对低气压的调整工作电压措施,针对盐分的防腐蚀措施以及针对恶劣天气的防护措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制氢设备环境适应性运行试验还包括:
通过对所述重整制氢设备与燃料电池系统结构的合理布局,包括水、热、气交换部件的架构,及时调整在复杂的环境下对于应急电源的使用;
通过所述重整制氢设备的吸热与燃料电池放热的综合利用试验,获得最高工作效率;
改变燃料电池负载,从而即时反馈重整制氢系统调节;以及
进行系统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启停或者紧急情况下的试验,从而实现电站系统的故障即时诊断与实时处理,自动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并报警,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5.一种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针对高低温采取防暑、防冻措施;
(2)针对湿度较大采取除湿措施;
(3)针对高海拔低气压的环境及时调整设备的最高允许工作电压;
(4)针对高盐分环境实施防腐蚀;
(5)针对暴风、雷电、大雪的恶劣天气要做好防护。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高低温采取防暑、防冻措施包括:
高温天气,考虑温升的影响,应对应急电源设备采取防暑措施,包括加强通风管理,保证设备区域以及设备本身的散热;
加强设备点检,及时反映设备的异常温升、响声、振动等;
对工作在温度过高环境的电源设备,采用冷却风机进行强制降温;
在低温天气下,注意重整制氢设备易因柴油粘性增大无法正常启动和运行,需提前投入电加热器,做好防冻措施。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湿度较大采取除湿措施包括:
采取通风、局部隔离除湿措施,加盖防水罩;
安装工业除湿机,快速自动解决潮湿问题;
为防止凝露,在柜内合适位置装设加温型或排水型除湿器等。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能源应急电源系统环境适应性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高海拔低气压的环境及时调整设备的最高允许工作电压包括:当使用地区海拔超过一定值时,由于大气压力、空气密度和湿度相应减少,使空气间隙和外绝缘放电特性下降,对设备最高允许工作电压进行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未经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12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