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列分布式电推进共轴涵道垂直起降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0034.2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飞;焦宗夏;胡炯;郑杨;王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9/00 | 分类号: | B64C29/00;B64C11/48;B64C11/46;B64C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唯智勤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列 分布式 推进 共轴涵道 垂直 起降 飞行器 | ||
1.一种串列分布式电推进共轴涵道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机体、第一机翼、第二机翼和动力组件,其中,
所述机体的底部由中部朝向行进方向和背离行进方向翘起而形成,用于实现沿所述机体外缘的翻滚式起降;
所述第一机翼对称地连接到所述机体的朝向行进方向的第一端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机翼设置有下反角和前掠角;
所述第二机翼对称地连接到所述机体的背离行进方向的第二端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机翼设置有上反角和后掠角;
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到所述机体中,用于为所述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机翼和所述第二机翼均包括控制舵面和多个连接的涵道机翼单元,所述涵道机翼单元包括涵道主体,所述控制舵面是两个板状构件,一个板状构件的上缘与涵道主体的上缘铰接,另一个板状构件的下缘与涵道主体的下缘铰接,在电机或者舵机的控制下,两个板状构件沿枢转轴上下翻转,进而改变涵道主体的通流面积;
其中,所述机体包括第一区段、中部区段和第二区段,在停放状态下,所述中部区段与停放面接合,所述第一机翼低于所述第二机翼,所述第一机翼的弦向与所述停放面呈锐角;在翻滚起飞状态下,所述第一机翼形成抬头力臂,在所述控制舵面的配合下,使所述第一区段和中部区段沿机体的外缘抬起,第二区段与所述停放面接合;在翻滚起飞状态到巡航状态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机翼、所述第二机翼的推力差与所述控制舵面的综合调节下,形成俯仰力矩使飞行器低头,进而减小第一机翼弦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机翼单元包括涵道主体和螺旋桨组件,其中,所述涵道主体用于容纳所述螺旋桨组件,所述螺旋桨组件朝向行进方向设置,用于提供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舵面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涵道主体的背离行进方向的一端,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舵面转动以改变所述涵道主体的通流面积,以调节所述第一机翼和所述第二机翼的推力大小与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机翼和所述第二机翼的控制舵面偏转,使得在所述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上产生水平向分量或者垂直向分量,进而驱动所述飞行器水平或者纵向移动,以抵抗侧风或者改变飞行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还对称地间隔设置有抓地构件,所述抓地构件用于增加与所述停放面的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发动机、第二发动机和进气涵道,所述第一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机翼和所述第二机翼,以提供推力,所述第二发动机用于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以驱动所述第一发动机,所述进气涵道设置到机身的靠近所述第二机翼的进气涵道,使得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发动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动机是电动发动机;所述第二发动机包括以下其中一项: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喷气发动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翼的两端还设置有可收放的舱体和设置到所述舱体内的停放构件,在停放状态下,所述舱体伸出,所述停放构件和所述中部区段与所述停放面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轮舱,浮力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翼的两端还设置有翼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00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