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39898.2 申请日: 2021-04-23
公开(公告)号: CN113453524B 公开(公告)日: 2022-11-18
发明(设计)人: 杨喜;李贤军;苏耿;庞晓娜;叶李燈;闫保含;张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5K9/00 分类号: H05K9/00;B22F9/20;C01B32/205
代理公司: 长沙启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6 代理人: 张海应
地址: 410004 ***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木材 三维 框架 磁性 金属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竹木块置于酸性亚氯酸钠溶液中直至完全变白,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冻干,得到白色块状物;将磁性金属盐加入溶剂中,再加入酸物质,搅拌均匀得到含磁性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将白色块状物置于混合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块状样品,干燥去除溶剂,得到前驱体产物;将前驱体产物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焙烧,得到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制成的复合材兼具C、X、Ku波段的强吸收,有效吸收频带宽,在吸波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将其作为吸波材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技术与木材技术交叉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作为吸波材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话、局域网、家用机器人等无线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过量的辐射和电磁波对人类健康和信息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吸波材料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电磁波,将电磁能量耗散为热能或通过干扰消除电磁波,在电磁干扰屏蔽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碳材料具有密度低、介电性可调、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可作为潜在的吸波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对吸波材料轻、宽、低成本和可持续的要求推动着生物质电磁响应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文章“Light-weight and low-cost electromagnetic waveabsorbers with high performances based on biomass-derived reduced grapheneoxides”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得卷曲状还原石墨烯,用作吸波材料时在3.25mm的最大反射损耗为-51.7dB。文章“Wood-based straightway channel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ption”利用天然杉木材遗留的通直微管结构,在4.28mm厚度上获得-68.3dB和6.13GHz的高强度和宽频带电磁波吸收效果。虽然这些生物质衍生的碳质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吸收强度和吸收宽度,然而,由于受到单一介电损耗和阻抗匹配水平低的抑制,它们通常只能在Ku段实现强吸收,多波段强吸收效果不理想。

以往研究发现,碳材料与磁性材料的耦合,可以实现介电和磁性损耗的协同增强,以及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可调性,已成为近年来吸波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基于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还很少,将富资源、低成本的竹材应用于吸波材料领域的研究更是鲜见报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专利提出,充分利用竹材木材和磁性金属优势,有效设计竹木材高度有序多孔框架结构,并结合磁性颗粒对竹木材多孔优势框架阻抗匹配与衰减特性的调节优化作用,实现电磁波的多波段强吸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块和/或木块置于酸性亚氯酸钠溶液中直至完全变白,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冻干,得到白色块状物;

S2、将磁性金属盐加入溶剂中,然后加入酸物质,搅拌均匀得到含磁性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

S3、将步骤S1得到的白色块状物置于步骤S2的所述混合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块状样品,干燥去除溶剂,得到前驱体产物;

S4、将步骤S3得到的前驱体产物置于惰性气氛中进行焙烧,得到基于竹木材三维孔框架的磁性金属复合材。

上述方案中,步骤S1中,将竹块和/或木块加入酸性亚氯酸钠溶液中,目的在于去除竹块/木块中的木质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性金属为铁、钴、镍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的,所述磁性金属为铁、钴、镍中的至少两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9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