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控制方法及货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9662.9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成;朱烜男;赵付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溃缩 吸收 碰撞 能量 货车 车身 结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包括前部车厢和后部车厢,后部车厢的前部套设于前部车厢内,前部车厢的底部设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于前部车厢的底部,活塞将缸体内的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并向后部车厢延伸,活塞杆的头部与后部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前腔和后腔通过并联的油泵通路和单向阀通路连接,油泵通路设有用于在前腔和后腔间往复泵油的双向油泵,单向阀通路设有由前腔向后腔单向导通的单向阀,前腔、后腔、油泵通路和单向阀通路内充有液压油。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及货车。本发明可在碰撞时通过单向阀通路使车身溃缩吸收消耗碰撞能量,减少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车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控制方法及货车。
背景技术
目前货车车身通常为固定长度的刚性车身,固定长度的刚性车身虽然整体结构强度较高,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固定长度的车身载货容积固定,当运输轻质货物时,相同容积车厢其载重质量明显下降,造成运输效率低下。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货车在发生被追尾时,碰撞能量会通过刚性车身向前传递,车头会猛烈前冲,容易造成二次事故,对驾驶员的损害也较大。再者,在山路或者崎岖路面行驶时长车身的转弯半径过大,不利于转向。
现有技术中,不乏具有可伸缩车身结构的技术方案,如公开号为CN206856819U,公开一种多用途卡车,包括车头和与所述车头连接的车身,所述的车身包括固定部和可伸缩部,所述的固定部与所述的可伸缩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固定部与所述的可伸缩部分别设置有配合的通孔,所述的通孔固定有可拆卸的销轴,当卡车需要运输体积较小或者长度较短的货物时,可将可伸缩部进行收缩,使其车身变短,方便司机驾驶的同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当卡车需要运输体积较大或者长度较长的货物时,可将可伸缩部进行伸出,使车身的长度变长,使车体的容积足够大来装载体积较大或者长度较长的货物,解决了普通卡车车身长度单一的问题,解决了普通卡车使用的局限性。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满足不同长度、体积货物的运输,但是在发生追尾事故时,碰撞能量使车身伸缩后仍将对车头造成较大冲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实现对车身碰撞能量的吸收耗损,减小追尾碰撞时对车头的冲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的控制方法以及一种货车。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溃缩吸收碰撞能量的货车车身结构,包括前部车厢和后部车厢,所述后部车厢的前部套设于所述前部车厢内,所述前部车厢的底部设有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前部车厢的底部,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内的空间以前后方向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并向所述后部车厢延伸,所述活塞杆的头部与所述后部车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通过并联的油泵通路和单向阀通路连接,所述油泵通路设有用于在所述前腔和后腔间往复泵油的双向油泵,所述单向阀通路设有由所述前腔向所述后腔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前腔、后腔、油泵通路和单向阀通路内充有液压油。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车厢的底部设有导向套和第一伸缩销,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套内,所述导向套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塞杆垂直的贯穿销孔,所述第一伸缩销设置于所述贯穿销孔的侧方并垂直于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前后间隔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横向贯穿所述活塞杆。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车厢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贯穿销孔对应的第二伸缩销,所述第二伸缩销垂直于所述活塞杆,所述第一伸缩销和所述第二伸缩销位于所述贯穿销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设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间距、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间距均相等,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贯穿销孔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9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