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9259.6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麻三勇;李宗乐;麻书华;麻书玉;年巧;麻林强;麻林杰;麻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09/06;C09J123/06;C09J157/02;C09J11/08;C09J11/04;C09J7/30;C09J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水卷材。自粘层包括如下组分:基质沥青40‑60份,SBR橡胶1‑6份,PE4‑12份,C9石油树脂10‑20份,增硬剂1.5‑4份;其制备方法为:称取PE、SBR橡胶、基质沥青、C9石油树脂,搅拌得到混合物1;称取基质沥青和增硬剂,搅拌得到混合物2;将混合物1与混合物2混合,剪切搅拌后静置,得到自粘层;防水卷材由包括上表面层、聚酯胎体和上述自粘层的材料制得,本申请的防水卷材可用于建筑物防水,施工中防水层施工方式可预铺反粘、可湿铺以及可热熔铺贴,而且防水卷材上免打混凝土保护层,三种施工方式,四种防水功效为一体综合性防水系统;另外,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有助于增加自粘层的粘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水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指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的形式提供。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防水卷材可以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具有有良好的耐水性、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一定的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防水工程。
授权公告号为CN10541579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该防水卷材包括上表面层、改性沥青层、芯层、玻纤网格布、自粘层、隔离膜,其中,自粘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基质沥青35~60份、改性剂3~8份、SBR橡胶1~5份、SIS热塑性橡胶0.5~5份、再生环氧树脂粉末1~8份、弹性颗粒5~10份、橡胶油5~15份、增粘树脂1~5份、滑石粉10~30份;制备该自粘层时,需要升温至175-180摄氏度,随后将各组分加入并混匀;上述自粘层通过SBR橡胶对沥青层表面起到润湿作用,增加了自粘层的润湿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自粘层的制备温度为175-180摄氏度,而在此温度下,SBR橡胶丁二烯端的碳碳双键易被空气氧化,致使自粘层内的交联度降低,从而使得自粘层的剥离强度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SBR橡胶氧化失效造成自粘层剥离强度下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及其制备方法和防水卷材。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卷材自粘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基质沥青40-60份,SBR橡胶1-6份,PE4-12份,C9石油树脂10-20份,增硬剂1.5-4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的粘度较高,在175-180时,PE在沥青表面形成液膜,隔绝了氧气,对SBR的丁二烯端起到保护作用,减小了SBR的丁二烯端氧化的可能,从而提高了防水卷材的剥离强度;但是PE在高温下易分解失性,降低了自粘层的耐老化性;C9石油树脂中富含碳碳双键等活性不饱和键,能够与PE交联成网络,增加了PE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增加了自粘层的耐老化性;但是C9石油树脂会与沥青中的高分子物质互溶,使得高分子物质充分舒展,在沥青的制备时,高速剪切会使得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链被切断,降低了自粘层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了自粘层的粘接强度;增硬剂分散在自粘层中,增加了自粘层的硬度和刚度,从而增加了自粘层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提升自粘层的粘接强度。
本申请的PE、C9石油树脂和增硬剂协同配合,保证了自粘层剥离强度良好,同时热稳定性良好,还兼具优良的粘接强度。
优选的,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基质沥青46-52份,SBR橡胶3-5份,PE6-9份,C9石油树脂14-18份,增硬剂2-3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各组分的重量份,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自粘层的润湿性、热稳定性和粘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增硬剂选用水滑石或硅藻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9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目摄像机的盲区检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