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及能够实现自动供药的健康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6921.2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荣;范敬珂;刘师沛;杨成玲;臧百永;王成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A61J7/04;A61B5/0205;G16H20/1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胡逸然 |
地址: | 2300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能够 实现 健康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储药组件、送药组件及取药组件。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包括底座、第二处理器、第二储药组件、搅拌杯及加热装置。上述自动供药装置能够帮助老年人在预订时间服用特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自动供药装置的能够实现自动供药的健康监测系统。本发明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养老机构,能够实现自动化的供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及能够实现自动供药的健康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有条件去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智能药盒,主要的功能是提醒用户按时服药,由闹钟模块和药盒组成。这种药盒适用于年轻态的个人用户,并不适用于有着大量服药需求的身处养老院中的老人群体。老年人由于视力及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即使采用闹钟提醒,往往也不清楚具体的服药种类及数量。尤其是在大型的养老机构,老年人数量较多,需要集中管理,如果不能进行自动化的供药,会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帮助老年人在预订时间服用特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帮助老年人在预订时间服用特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储药组件、送药组件及取药组件,其中:
第一储药组件包括转轴、第一伺服电机及多个第一储药盘,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设置且与转轴的一端相连;转轴外侧面竖向设置有多个环绕转轴轴心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读码装置,第一读码装置与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第一储药盘横截面为扇形,两半径所在侧面的交汇处为与第一插槽对应的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端面设有与第一读码装置对应的第一识别码,第一储药盘下端设有第一自动出药口,第一自动出药口开合大小可调,第一自动出药口的控制器与处理器相连通;第一储药盘下端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储药盘上端横截面积,当多个第一储药盘卡接在转轴上且转轴上的所有第一储药盘的横截面扇形夹角合为360度时,转轴上的所有第一储药盘整体呈一漏斗状;
送药组件包括条状壳体、第二伺服电机及环形传送带,壳体横向设置在第一储药组件下方,壳体上方设置有送药组件入口,送药组件入口与转轴轴心的横向距离和卡接在转轴上的第一储药盘的第一自动出药口与转轴轴心的横向距离相同,壳体下方设置有送药组件出口;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第二伺服电机能够驱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安装在壳体内部,传送带上梳状设置有多块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多个送药腔;送药组件入口及送药组件出口均设置有与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红外感应装置;
取药组件包括托盘及取药盒,托盘设置在送药组件出口下方且朝向取药盒倾斜向下设置,取药盒与托盘之间设置有第一磁力锁,第一磁力锁控制端与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第一储药盘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第一储药盘横截面扇形的夹角不同。
一种自动供药装置,包括底座、第二处理器、第二储药组件、搅拌杯及加热装置,其中:
底座上竖向设置有主轴,主轴外侧面设置有多个环绕主轴轴心的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读码装置,第二读码装置与第二处理器通信连接;
第二储药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储药盘,第二储药盘横截面为扇形,两半径所在侧面的交汇处为与第二插槽对应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端面设有与第二读码装置对应的第二识别码,第二储药盘下端设有第二自动出药口,第二自动出药口的控制端与第二处理器通信连接;第二储药盘下端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储药盘上端横截面积,当多个第二储药盘卡接在主轴上且主轴上的所有第二储药盘的横截面扇形夹角合为360度时,转轴上的所有第二储药盘整体呈一漏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未经安徽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