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负载作业平台能量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6768.3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罗瑜;杜威;罗艳蕾;陈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04 | 分类号: | F15B1/04;F15B11/16;F15B13/02;F15B21/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负载 作业 平台 能量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负载作业平台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液压泵、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以及负载平台,所述的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接,其出油口依次与第一单向阀和三位四通电磁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其中一个出油口依次与第二单向阀和二位三通电磁阀A连接,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另一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驱动油缸、平衡油缸以及第二驱动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本发明采用平衡油缸与驱动油缸配合的方式,利用负载自重在两条回路中都进行能量回收,实现液压式能量回收和电气式能量回收两种类型的能量回收,经过系统建模仿真,其能量回收的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负载作业平台能量回收系统,属于液压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中,液压提升装置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中,各类型的液压升降平台工作或停止时,受到执行机构较大重力负载的作用,因此液压回路中设置平衡回路,防止执行装置自行下滑或操作时动作失控,产生安全隐患。平衡回路在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路上始终保持一定的背压来平衡执行机构重力负载对液压执行元件作用力,尤其在工作装置下降的过程中,回油经平衡阀节流口流回,造成很大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这样不仅造成能量的浪费,而且由于大量热能的产生,系统的温度会上升,进而降低油液的粘度,增加系统泄露,并且会对一些敏感液压元件造成破坏,而为了降低温升,采用的冷却设备又进一步加大能量消耗,降低设备的能量利用率。
传统液压升降平台为防止负载下降过快,采用平衡阀节流调速,大量的重力势能在油液经过液压阀口节流转化成热能而耗散,目前的常规解决方案是能量回收。传统的能量回收方案是采用蓄能器直接回收下降时的重力势能,将液压蓄能器中回收的油液释放至液压泵出口的方式,以减少液压泵前后压差,降低液压泵的功率输入,达到节能目的,但油液释放前后压差较大,能量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能量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的液压负载作业平台能量回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负载作业平台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液压泵、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以及负载平台,所述的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接,其出油口依次与第一单向阀和三位四通电磁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其中一个出油口依次与第二单向阀和二位三通电磁阀A连接,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另一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一驱动油缸、平衡油缸以及第二驱动油缸的有杆腔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A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驱动油缸和第二驱动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油缸、平衡油缸以及第二驱动油缸的有杆腔还依次与二位二通电磁阀A和二位三通电磁阀B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B的回油口分别与二位三通电磁阀C和二位二通电磁阀B连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C的进油口与平衡油缸的无杆腔连接,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B的回油口分别与蓄能器和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液压马达与发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A的回油口与二位三通电磁阀D连接,二位三通电磁阀D的回油口与液压马达的进油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B的回油口通过第二溢流阀与液压马达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针对大型升降平台多油缸执行元件,相较于传统方案,采用平衡油缸与驱动油缸配合的方式,利用负载自重在两条回路中都进行能量回收,实现液压式能量回收和电气式能量回收两种类型的能量回收,经过系统建模仿真,其能量回收的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
2.采用平衡油缸与蓄能器搭配的方式,可以将能量以液压能的方式进行回收与释放,能量转换环节少,效率更加高效;同时,蓄能器的压力变化转化为平衡油缸的力变化,在负载作业平台直接和驱动油缸的输出力进行耦合,相当于液压泵驱动一个轻负载,使液压泵的输出压力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7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在半挂车尾部的追尾止损器
- 下一篇:一种防卡死油管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