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废水回收醚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35306.X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胡猛;黄益平;黄晶晶;夏苗;孙玉玉;李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9/76 | 分类号: | C07C29/76;C07C29/80;C07C31/20;C07C41/34;C07C41/36;C07C41/40;C07C41/42;C07C43/13;C02F1/04;C02F1/44;C02F9/00;C02F103/36;C02F1/28;C02F101/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化 氢氧化 丙烯 制备 丙烷 工艺 废水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工艺废水中回收醚醇副产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水通入多效蒸发设备,蒸出大部分水及醚;蒸发完成液依次通过丙二醇脱轻塔、脱重塔,得到丙二醇产品;二次蒸汽及凝液送入醚浓缩塔,塔顶得到浓度较高的醚水混合物;含水醚通入脱水设备,脱除水分;粗醚依次送入精制塔、醚分离塔,得到丙二醇单甲醚及丙二醇异单甲醚产品。本发明采用热耦合精馏及高效膜脱水等技术,回收废水中高附加值组分,得到满足国家标准《HG/T 5392‑2018》、《HG/T 3939‑2007》的醚醇产品。本发明节能、环保,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能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回收醚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废水回收醚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丙烯衍生物,目前国内外已工业化的技术主要有:氯醇法,共氧化法,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氯醇法为国内主流工艺,但设备腐蚀严重,产生大量废水废渣,随着环保趋严,氯醇法压力越来越大,将会被逐渐淘汰。共氧化法流程复杂,投资巨大,且联产品受市场制约。HPPO法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通过过氧化氢直接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流程相对短,产品选择性高,条件温和、清洁,投资相对小,因环保无污染而成为当今研究开发的重点,并日趋成熟,展示出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HPPO法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中,产品中除了环氧丙烷外,还有丙二醇、丙二醇单甲醚以及大量水等副产品。其中,丙二醇单甲醚是一种优良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印染、电子化工等行业;丙二醇在食品和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也可用作抗冻剂。在环氧丙烷分离纯化过程中,废水中的丙二醇等物质通过精馏脱除回收,而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异单甲醚由于与水形成高含水量共沸物,其分离提纯较为困难。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共沸精馏、萃取+精馏的分离方法存在引入第三种物质、能耗高、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HPPO工艺废水回收醚醇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废水回收醚醇的方法,以降低整体能耗、物耗,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废水回收醚醇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多效蒸发:对所述废水进行多效蒸发,得到含醚的二次蒸汽及凝液、富含丙二醇的蒸发完成液;
S2、丙二醇脱轻、脱重:将所述蒸发完成液依次通过脱轻塔、脱重塔,得到合格的丙二醇产品;
S3、浓缩:将所述二次蒸汽及凝液、脱轻塔塔顶的含醚水共同送入浓缩塔,得到高浓度的含水醚;
S4、脱水:将所述含水醚通入膜组件进行脱水,得到粗醚;
S5、精制分离:将所述粗醚依次通过精制塔、醚分离塔,得到合格的丙二醇单甲醚产品及丙二醇异单甲醚产品。
优选地,S1中,所述多效蒸发为两级、三级或四级蒸发,其中,一级蒸发采用新鲜蒸汽,操作压力为0.25-0.4MPa,蒸发率为0.6-0.8。
优选地,S2中,所述脱轻塔为减压精馏,采用新鲜蒸汽加热,塔顶压力为-95至-85kPa,塔顶温度为37-56℃,塔釜温度为114-136℃;理论板数为10-32,质量回流比为0.6-2.3,进料位置为第5-14块理论板。
优选地,S2中,所述脱重塔为减压精馏,采用新鲜蒸汽加热,塔顶压力为-95至-85kPa,塔顶温度为112-134℃,塔釜温度为150-175℃;理论板数为6-16,质量回流比为1.8-3.6,进料位置为第5-14块理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