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35235.3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孔迪;徐蓉;方鹏飞;曹文龙;滕小锘;张大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4/08 | 分类号: | C07K14/08;C12N15/40;C12N15/866;C12N5/10;A61K39/12;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戴志攀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血 病毒 重组 抗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由RHDV1和RHDV2的VP60蛋白序列组成并对特定位置的氨基酸进行了点突变,该蛋白的抗原性、免疫原性和功能与天然蛋白质相似,表达水平较高、免疫原性强,对兔类没有致病性,能够在兔类体内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免疫后的兔类能够抵御强毒攻毒,可供大规模批量生产,质控容易,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名兔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疾病。经典的RHDV(RHDV1)主要侵害2月龄以上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主要引起兔肝脏出血、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并伴有呼吸系统出血等病变。2010年首次发现了RHDV新毒株,并将其命名为RHDV2型毒株,研究发现RHDV2型毒株对不同日龄的家兔均易感,且是唯一个能跨种传播的兔病毒属成员,并突破经典RHDV疫苗的免疫防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RHDV2给家兔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和严重的影响,RHD亦被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也是OIE法定的通报动物疫病。
RHDV属于嵌杯病毒科兔病毒属,为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27~40nm。根据RHDV毒力差异可将其分为经典RHDV1型和RHDV2型。RHDV2型和经典RHDV1型二者病毒基因组结构相同,但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2.4%。RHDV病毒基因组分为ORF1和ORF2两个阅读框,ORF1位于基因组5’末端10~7041碱基位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可进一步水解为多个非结构蛋白和衣壳蛋白VP60;ORF2位于基因组3’末端7025~7378的碱基位编码另一个小蛋白VP10。VP60和VP10是RHDV的结构蛋白,其中VP60是组成病毒衣壳蛋白的唯一结构蛋白,也是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它在病毒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VP60蛋白能够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是RHDV新型疫苗的主要研究对象。
RHDV2临床症状与RHDV1毒株感染后相似,但在遗传特性和抗原性上有很大差异,用现有RHDV1疫苗不能有效预防家兔感染RHDV2。在已爆发2型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国家多采用传统的灭活疫苗来防治RHDV2,但传统的灭活疫苗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损害有效的抗原决定簇,其产生的抗体水平维持时间较短,需要多次免疫,且灭活苗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散毒的潜在风险。因此,现亟需一种能够同时有效预防RHDV1和RHDV2感染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有效预防RHDV1和RHDV2感染且安全高效、免疫原性强的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
一种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酸分子,其编码如上所述的兔出血症病毒重组抗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含有如上所述的核酸分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载体为重组杆状病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载体基于pFastBac1、pVL1393或pFastBac dual构建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其基因组中掺有如上所述的核酸分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宿主细胞为Sf9细胞、High Five细胞或Sf21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