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及其逃生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34760.3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唐娟娟;陈晓晨;张磊;康振;卢晨;徐一军;李艳萍;刘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B63C9/03;B63B23/28;B63B3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释放 单人 救生 及其 逃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及其逃生系统,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包括具有双层结构的舱体,舱体以船中线为对称中心;舱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可充气的平衡鳍;舱体内设有触发控制部件;舱体尾部设有喷水推进器;舱体内设有设备区域和人员平躺区域;设备区域内设有推进器电机和移动电源;舱体包括下壳体和舱门,舱门上嵌设有观察窗;舱门的内壁固设有操作面板;舱门的外壁上设有太阳能面板;太阳能面板通过电线连接于移动电源;舱体内设有安全带。本发明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快速响应、布置灵活等优点,可以在舱室内快速登乘,并可以快速释放救生舱,满足快速撤离失事船舶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及其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船舶海难事故频发,船员伤亡率非常高,常年被评为世界十大高危职业。传统的救生设备如救生艇、救助艇的释放程序较为繁琐,在很多突发事故时无法及时释放使用,如何提高救生设备的应急释放,提高船员在海难中的逃生能力是海上逃生一大难题。
另外,随着船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随船人员的数量将继续减少,现有的救生设备可能无法适应智能船舶的使用需求。
现有的救生艇产品一般为全封闭式可操纵的快艇,金属结构,体型可大可小,可以容纳十几乃至上百人,释放的形式有自由降落式的、吊臂式的,布置的位置一般在船尾或上建的两侧露天甲板上,在登乘时必须所有人员在登乘点集结到位后,操纵机构,等待释放。
现有的船舶救生艇有几大缺点:
(1)一般仅设一艘或者两艘救生艇,要集合所有人后才可释放,集结、登乘时间长;
(2)一般布置在露天船尾处,登乘环境恶劣;
(3)释放程序较为繁琐;
(4)体型大、重量大、布置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及其逃生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其包括具有双层结构的舱体,舱体的内壳和舱体的外壳之间填充有浮力泡沫;舱体以船中线为对称中心;舱体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可充气的平衡鳍;舱体内设有可在舱体入水后启动对平衡鳍进行充气的触发控制部件;舱体尾部设有喷水推进器;舱体内设有设备区域和供单个逃生人员平躺的人员平躺区域;设备区域位于人员平躺区域的后方;设备区域内设有用于驱动喷水推进器的推进器电机和可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的移动电源;舱体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上方的可快速开启的舱门,舱门上嵌设有观察窗;舱门的内壁固设有可进行舱门的开合、舱体的释放、推进、照明、求救等操作控制的操作面板;舱门的外壁上设有太阳能面板;太阳能面板通过电线连接于移动电源;舱体首部的宽度小于舱体尾部的宽度。
舱门和下壳体之间为水密连接。
舱体内壁敷设有隔热绝缘部件。
舱体首部为尖锐状。
船用快速释放单人救生舱的重心位于舱体的下半部分区域内。
充气后的两个平衡鳍以船中线为对称中心。
舱体内设有用于为平衡鳍充气的充气部件;充气部件设于平衡鳍和舱体的连接处,充气部件连接于触发控制部件。
舱体内设有通过限制逃生人员的移动以保护逃生人员的安全带。
舱体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舱门打开和关闭的舱门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透镜
- 下一篇:多功能采矿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