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4562.7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前端 电路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射频前端电路包括收发器、功率放大器、第一发射链路、第二发射链路和第一总线;所述第一发射链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低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发射链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中频段信号和高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总线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发射链路以及一个独立的传输总线,确保功率放大器在ENDC组合时不受限制,能够实现与其他功率放大器的任意组合,进而解决现有的射频前端电路ENDC组合受限制的问题,确保所述功率放大器能够正常稳定地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发展,5G终端的射频前端设计比4G更要复杂,尤其是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模式下有很多ENDC(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LTE和NR的双连通)组合,现有的组合设计中需要使用多个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或者PAMID(PA+Duplexer+Filter+ASM:集成双工器的功放模块)来实现不同的ENDC组合,例如在同时实现如下ENDC组合时需要3颗PA,三个功率放大器支持三种LTE和NR双连接模式分别为LTE B3NR N3、LTE B3NR N7和LTE B28NR N2,所有的ENDC组合必须遵循具有两种不同链路分别进行信号传输的模式,为了适应多种ENDC组合,那么就要求功率放大器能够接收两种不同链路发射的输入信号,以便于在ENDC组合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链路接收输入信号完成ENDC组合;但是现有的射频前端电路中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来自于同一个发射链路,使得ENDC组合受到限制。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两个发射链路以及一个独立的传输总线,确保功率放大器在ENDC组合时不受限制,进而解决现有的射频前端电路ENDC组合受限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包括收发器、功率放大器、第一发射链路、第二发射链路和第一总线;所述第一发射链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低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发射链路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中频段信号和高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总线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还包括第一功放模块、第二功放模块、第二总线和第三总线;所述第二总线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功放模块;所述第三总线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功放模块。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中,所述第一发射链路还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高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功放模块;所述第二发射链路还用于将所述收发器发送的低频段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功放模块。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中,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第一供电引脚、第二供电引脚和第三供电引脚;由外部电源通过第一供电引脚为所述功率放大器提供第一电源,或通过第二供电引脚为所述功率放大器提供第二电源,或通过第三供电引脚为所述功率放大器提供第三电源。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中,所述第一功放模块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功放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二功放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天线与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中,所述第一总线为MIPI总线。
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中,所述第二总线和所述第三总线均为MIPI总线。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所述的射频前端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5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