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温器的快速响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4023.3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利宝来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M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尉敏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温器 快速 响应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温器的快速响应机构,包括管道,所述管道右侧的中部开设有入液口,所述管道的上端开设有大循环口,所述管道的下端开设有小循环口,所述管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固定块内腔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壳体。本发明通过设置快速响应机构,使得在节温器正常工作时,能通过波纹管将推杆以及石蜡进行隔离,从而增强石蜡的密封效率,避免石蜡从间隙处向外露出,并在推杆和波纹管之间填充润滑油,从而使得在冷却液温度过高时,壳体与推杆逐渐远离时,能通过润滑油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节温器的响应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温器的快速响应机构。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膨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冷却液的流动,即根据冷却液体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
常用的节温器总成一般包括壳体与节温器,节温器位于壳体内,壳体内设置有相隔开的大循环通道与小循环通道,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石蜡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石蜡对推杆施加压力,从而使节温器反向移动,将大循环通道打开,并将小循环通道关闭,从而对冷却液温度进行调节。
传统节温器在使用时,由于汽车正常工作时,小循环通道内冷却液流通速率相对较快,使得小循环口开口较大,导致在大循环启动时,节温器需要移动较大距离才能将小循环口封闭,从而导致会出现大、小循环长时间同时启动的情况发生,并且往往会伴有封口松弛,导致小循环漏液的情况发生,影响发动机的降温效率,从而影响其工作寿命,且节温器在正常工作时,由于其密封性需求较高,导致在节温器响应时,推动推杆,使节温器反向移动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了节温器的反应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节温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温器的快速响应机构,具备快速响应、封口加压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温器的快速响应机构,包括管道,所述管道右侧的中部开设有入液口,所述管道的上端开设有大循环口,所述管道的下端开设有小循环口,所述管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固定块内腔的中部活动套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端的底面和固定块内腔的底面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中部开设有石蜡腔,所述壳体内腔的上端活动连接有位于推杆和石蜡腔之间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内腔设置有位于推杆外表面的润滑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封口弹簧,所述壳体的内腔活动套接有位于波纹管下端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壳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杆下端接触的固定块,所述封口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下方的封口板,所述活动杆和固定块以及封口板均为磁性材料制成,且相互之间接触端磁极相异。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内腔的中部开设有吸油腔,且吸油腔与波纹管通过开槽连通。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快速响应机构,使得在节温器正常工作时,能通过波纹管将推杆以及石蜡进行隔离,从而增强石蜡的密封效率,避免石蜡从间隙处向外露出,并在推杆和波纹管之间填充润滑油,从而使得在冷却液温度过高时,壳体与推杆逐渐远离时,能通过润滑油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节温器的响应速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封口加压机构,使得在节温器正常使用时,在活动杆与固定块均为磁性材料制成,且接触端磁极相异的作用下,使二者磁性增强,从而使同为磁性材料制成的封口板在相邻端磁极相异的作用下,受到向上吸力,从而克服封口弹簧弹力将小循环口打开,并在冷却液温度过高,导致冷却液转至大循环时,在活动块带动活动杆与固定块分离后,由于固定块磁性减弱,使得封口板在封口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将小循环口封闭,使在此状态时仅大循环口打开从而保障了冷却液的温度调节效率以及节温器对冷却液的温度控制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利宝来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利宝来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