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相脱卤化氢制备3,3,3-三氟丙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33876.5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权恒道;张呈平;董利;刘冬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宇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17/25 | 分类号: | C07C17/25;C07C21/22;B01J27/138;B01J37/03;B01J37/08;B01J37/26;B01J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相脱 卤化 制备 丙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脱卤化氢制备3,3,3‑三氟丙炔的方法,以1‑卤‑3,3,3‑三氟丙烯或/和2‑卤‑3,3,3‑三氟丙烯(卤=F或Cl或Br或I)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经气相脱卤化氢反应,得到3,3,3‑三氟丙炔。本发明主要用于转化率、高选择性地气相连续循环地生产3,3,3‑三氟丙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脱卤化氢制备3,3,3-三氟丙炔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E-1-卤-3,3,3-三氟丙烯或/和Z-1-卤-3,3,3-三氟丙烯或/和2-卤-3,3,3-三氟丙烯(卤=F或Cl或Br或I)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经气相脱卤化氢反应,得到3,3,3-三氟丙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3,3-三氟丙炔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液相脱卤化氢
EP2143702报道了在乙醇溶剂中,130.5g的Z-1-氯-3,3,3-三氟丙烯与61.7g的氢氧化钾在38℃反应2.5小时,则Z-1-氯-3,3,3-三氟丙烯的转化率为99.2%,3,3,3-三氟丙炔的选择性为98.4%。
JP6032085报道了在氢氧化钾水溶液中,Z-1-氯-3,3,3-三氟丙烯在50℃反应2小时,反应压力不超过0.2MPa,则3,3,3-三氟丙炔的收率为85.9%,纯度为97.5%。
WO2016/132111报道了在高压釜中,Z-1-氯-3,3,3-三氟丙烯与4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KOH水溶液在38℃反应5小时,则Z-1-氯-3,3,3-三氟丙烯的转化率为95.33%,3,3,3-三氟丙炔的选择性为99.8%。还报道了将溶解于甲醇(19.2 g)的Z-1233zd(20.4 g)装入装有冷凝器的100 mL高压釜中,该冷凝器与通过干燥冷却的样品瓶相连,将高压釜搅拌并加热至38℃,然后在2 h内通过注射泵添加40%KOH溶液(43.8 g),将混合物再加热3 h,并收集气态产物。 反应结果为:Z-1-氯-3,3,3-三氟丙烯的转化率为94.20%,,3,3,3-三氟丙炔的选择性为99.7%。
US2014/343330报道了在三颈烧瓶中,将氢氧化钾(粉末,31.6 g)和相转移催化剂Aliquat 336(化学式为C25H54ClN,1.0 g)溶解在42.0 g叔丁醇中,加热至回流,然后滴加溶解在17mL乙醚中的E-1-氯-3,3,3-三氟丙烯(19.0 g)。加完后,将混合物在回流下再搅拌1-2小时以驱出产物。产物(9.2g澄清液体)通过水冷却的回流冷凝器收集在-70℃的干冰-丙酮冷阱中,则3,3,3-三氟丙炔的收率为28.9%,纯度为40.25%。
文献“J. Med. Chem. 2011, 54, 9, 3393–3417”报道了在-78℃搅拌条件下,将二异丙胺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加入1.6M 的正丁基锂,维持温度低于-55℃,得到中间产物二异丙胺基锂,15分钟后,加入溶解于四氢呋喃的2-溴3,3,3-三氟-1-丙烯,维持温度低于-60℃,10分钟后,加入0.5 M氯化锌溶液,保持温度低于-65℃,继续将上述反应维持在78℃下搅拌10分钟,制备得到3,3,3-三氟丙炔,该反应属于定量反应。
文献“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39(2020):6236-6244”报道了2,3,3,3-四氟丙烯在-78℃下于四氢呋喃中的正丁基锂反应1小时,然后与水反应,得到3,3,3-三氟丙炔。该反应属于定量反应。
文献“J. Chem. Soc.,(1951):588-591”报道了在带有液体空气冷凝装置的烧瓶中,1-碘-3,3,3-三氟丙烯在氢氧化钾存在下,油浴加热回流,油浴温度为120-150℃,回流时间6h,得到3,3,3-三氟丙炔,收率为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宇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宇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流温度传感器
- 下一篇:电能电力循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