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2941.2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刚;邵珠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E02D5/04;E02D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基坑 桩端后 锚固 组合 钢板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包括地基(1)和压顶(7),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上一侧对称竖直插接设有导向架(2),导向架(2)内分别插接设有拉森钢板桩(3)和后端锚固桩(4),且地基(1)的拉森钢板桩(3)一侧均匀插接设有若干H型钢(5),所述拉森钢板桩(3)和后端锚固桩(4)上端均匀贯穿连接设有若干背拉锚固钢筋(6),压顶(7)下端两侧分别开设有对接槽,拉森钢板桩(3)和后端锚固桩(4)上端分别插接置于两个对接槽内,且压顶(7)下端与背拉锚固钢筋(6)上端相接触。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对软土地基区域的的施工使用设备以及准备工作进行完善:
步骤一:针对该软土区域的施工进行设计方案,包括对方案的研究复核,以及对于该软土区域的承载力进行预估盐酸;
步骤二:施工机械的准备以及调动,同时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且准备好辅助深基坑开挖的材料,包括竖向支护体系、加固双轴搅拌桩、混凝土锚固钢筋压顶(7)、背部锚固桩;
步骤三: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整顿,对场地的施工环境进行处理;
步骤四:分别对前段围护钢板桩、后端锚固桩(4)以及前后端连接压顶(7)进行定位,确定施工的准确位置,进行整理记录分析,留存档案;
步骤五:对前段围护钢板桩和后端锚固桩(4)的定位位置进行导向架(2)的安装,等待安装拉森钢板桩(3)以及后端锚固桩(4)。
S2.施工阶段:对施工准备的场地、机械以及材料进行施工操作:
步骤一:通过预先安装的导向架(2)进行对拉森钢板桩(3)进行安装;
步骤二:通过预先安装的导向架(2)进对后端锚固桩(4)进行安装操作;
步骤三:待拉森钢板桩(3)和后端锚固桩(4)施工完成后,进行背拉锚固钢筋(6)的连接,使内外钢板桩形成有效连接,然后混凝土压顶(7)安装;
步骤四:对安装操作完成的工程验收记录,同时基坑桩进行养护。
S3:对地基区域进行土方开发,同时对于基坑进行监测数据登记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合钢板桩采用Ⅳ拉森钢板桩(3)内侧间隔布置HW340×250×9×14的工字钢,可以克服拉森钢板桩(3)自身柔性变形造成拉森钢板桩(3)咬口开裂及增加抵抗侧向压力的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凝土压顶(7)内配锚固钢筋,将前端组合钢板支护桩与后端锚固桩(4)进行连接,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传统软土地基区域常用的重力式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排桩、SMW工法桩等支护方式相比施工速度快,基坑内部不用加设横向支撑,无需等待混凝土成型养护周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开挖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增加后端锚固桩(4),有效解决解决了传统钢板桩围护体系侧向刚度小的问题,体系整体受力,稳定可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钢板桩可多次周转使用,且围护钢板桩与后端锚固桩(4)之间连接的压顶(7)可与施工道路相结合设置,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深基坑桩端后锚固组合钢板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桩及锚固桩部分均采用钢结构且可回收,此外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设备等均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绿色的施工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29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