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模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2243.2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民;翟龙军;方君;方伟;余应福;付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F41G3/32 | 分类号: | F41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毕科锐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7 | 代理人: | 王家毅;王璐璐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模拟器 | ||
1.一种雷达模拟器,适于使用真实的测试设备对其进行测试,包括:
检波和功率测量模块,所述检波和功率测量模块与目标模拟器信号连接,且包括配置成对所述目标模拟器输出的微波信号进行接收和功率检波的检波子模块和配置成对检波电压的模数(AD)采样并计算获得输入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测量子模块;
伺服电机控制模块,配置成根据检波和功率测量模块输出的信号控制检波和功率测量模块中的天线的转动;
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配置成进行所述雷达模拟器的模拟雷达信号与所述测试设备的信号接口,读取检波与功率测量模块输出的信号以产生模拟指令和电压,并对伺服电机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和
与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连通的模拟发射机,配置成在测试过程中输出与雷达频率一致的微波点频信号,并将所述微波点频信号输送到所述测试设备的捷变频信号源上,其中,所述检波子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抛物面天线、位于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的单模馈源、前置放大器、混频器、微波本振、放大器、滤波器和检波器,
其中抛物面天线配置成将来自目标模拟器的微波信号聚焦到单模馈源处,
单模馈源配置成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转换为圆波导TE11模,并输出到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
前置放大器配置成对输入的微波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混频器的输入端,
混频器配置成将输入的微波信号与微波本振输出的微波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两者的差频信号以得到中频接收信号,并将所述中频接收信号输出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放大器配置成对所述中频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到滤波器的输入端;
滤波器配置成对所述中频接收信号进行滤波以抑制带外信号并输出到检波器的输入端;
检波器配置成对经过放大、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进行功率检波,并输出视频检波信号至所述功率测量子模块,其中,所述功率测量子模块包括:
脉冲整形单元,配置成对来自所述检波器的视频检波信号进行脉冲整形,以获得检波脉冲;和
模数采样转换器,配置成在检波脉冲上升沿对来自所述检波器的视频检波信号进行采样转换,输出视频检波信号的幅度采样值,作为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功率的测量值,其中,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包括串行总线接口电路、多路采样电路、继电器开关、数字接口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串行总线接口电路分别与设置在指挥中心的综控机和控制台连接以接收和处理控制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多路采样电路与所述检波器连接,在使用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多路采样电路读取微波信号的功率值,同时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天线指向控制的指令输出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继电器开关和数字接口电路接收来自测试设备的测试信号;和
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配置成根据输入的天线指向控制的指令控制天线转到所述天线指向控制的指令所确定的方位角度,其中,所述天线指向控制的指令包括控制抛物面天线在第一角度范围内进行搜索和在第二角度范围内进行搜索的指令,
在工作时,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抛物面天线在第一角度范围内以第一预定角速度进行搜索,且所述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功率值与设定的第一功率值门限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执行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搜索的指令;
当处理器判断执行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搜索的指令时,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抛物面天线在第二角度范围内以第二预定角速度进行搜索,且所述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功率值与设定的第二功率值门限进行比较,以判断所述抛物面天线是否在下一天线周期中继续在第二角度范围内进行搜索,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大于第二角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模拟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功率值与第一功率值门限进行比较包括:所述抛物面天线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搜索时,所述多路采样电路通过重复间隔采样获得多个微波信号功率值,当多个微波信号功率值均大于设定的第一功率门限时,则所述处理器向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发送进入在第二角度范围内搜索的指令,且所述处理器将多个微波信号功率值进行排序以获得第一最大功率值,所述第一最大功率值所对应的抛物面天线指向角度作为抛物面天线在第二角度搜索范围内搜索时的搜索角度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22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