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2222.0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恒;茅兵海;徐涛;叶朝辉;周启南;姚娟;邸伟宾;杨凯;宋伟;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212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 生产 设施 操作方法 | ||
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系统、放张系统和钢绞线,所述承力系统上预埋钢板牛腿用于对所述钢绞线一端承力,所述放张系统通过滑轮组连接钢绞线另一端的方式对所述钢绞线进行放张;
所述承力系统包括一对台座、混凝土地坪、钢板牛腿和钢垫板,一对台座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至混凝土地坪的两侧,所述钢板牛腿预埋于台座上且沿台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块,位于张拉端的多块钢板牛腿的设置满足恰好所述钢绞线一一对应错落穿过相邻钢板牛腿之间,位于张拉端的钢板牛腿的外侧焊接有钢垫板,其上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钢绞线的一端恰好一一对应从多个圆孔中穿过并在钢垫板外侧通过套筒式锚具固定;
所述放张系统包括张拉钢梁、钢丝绳、动滑轮组、定滑轮组、钢丝绳夹和穿心式千斤顶,所述钢绞线的另一端锚固于张拉钢梁的内侧,动滑轮组设置于张拉钢梁上,定滑轮组设置于放张端的钢板牛腿上,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后再依次交叉缠绕于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的多个滑轮上,所述钢丝绳缠绕后的另一端连接至穿心式千斤顶上,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固定于对应端的台座上,所述钢丝绳夹用于对钢丝绳进行夹持固定;
所述钢丝绳的一端通过固定于张拉钢梁上的挤压套筒锁固后再固定于张拉钢梁外侧或放张端的钢板牛腿上;
放张端的钢板牛腿外侧固定有承力架,所述钢丝绳穿过承力架后再穿过穿心式千斤顶,最后设置为通过钢丝绳夹锁固,所述千斤顶上部通过固定抱箍固定于台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为手枪柄式台座,一对台座的手柄相对设置,所述钢板牛腿上还焊接有牛腿锚筋,其位于台座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钢梁由腹板、一对翼缘板、一对支座板和加劲板焊接而成,所述腹板和一对翼缘板连接为开口朝向外侧的U型结构,一对支座板固定于所述腹板上且对称位于一对翼缘板之间,一对支座板之间设置有多块加劲板,所述腹板上也设置有多个供钢绞线穿过的通孔,所述钢绞线通过套筒式锚具锚固于所述张拉钢梁内部,动滑轮组设置于支座板与翼缘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均为一对,一对动滑轮组分别设置于上下的翼缘板和支座板之间,一对定滑轮组分别竖向间隔设置于钢板牛腿上,所述钢丝绳也设置为两根,分别上下绕设后从穿心式千斤顶穿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预制生产线的长度给钢绞线下料,钢绞线的端部依次穿过张拉钢梁的腹板通孔,位于张拉钢梁内,并通过套筒锚具锚固;
S2:将钢丝绳一端固定后再依次交叉穿过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使得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紧挨,钢丝绳的另一端从承力架穿过后再穿过穿心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张拉钢丝绳使其具有一定的拉力;
S3:钢绞线的另一端部依次穿过钢垫板上的通孔后,通过在张拉端设置的张拉千斤顶对称张拉钢绞线的另一端部,张拉好的钢绞线用套筒锚具锚固在钢垫板上;
S4:绑扎构件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S5:待混凝土构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放张系统对钢绞线的应力进行放张;
S6:用切割设备切断混凝土图构件间的钢绞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生产设施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对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回油以放张钢丝绳进而放张钢绞线;
S52:当穿心式千斤顶仅剩下5%左右行程时,用钢丝绳夹在承力架内将钢丝绳夹住,继续回油使承力架内的钢丝绳夹紧紧压在承力架的侧板上;
S53:然后拆开穿心式千斤顶伸缩端的钢丝绳夹,此时穿心式千斤顶进油,将顶杆顶出90%左右;
S54:再将穿心式千斤顶伸缩端的钢丝绳夹夹住钢丝绳,继续进油,使承力架内的钢丝绳夹脱离承力架侧板并拆开承力架内的钢丝绳夹,穿心式千斤顶回油;
S55:如此循环操作,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钢丝绳完全放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22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