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及其结构参数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1949.7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7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骥;马晓飞;丁旭东;张军辉;刘象拯;赖慧坚;刘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4 | 分类号: | F01D5/14;F01D5/06;F01D9/02;G06F30/17;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翠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动 透平 连接 结构 及其 参数 设计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及其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叶轮机械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建模步骤,针对反动式透平的原始级组连接结构的通流部分建立模型;分析步骤,对模型进行气动性能分析,得出通流部分的的流场分布和气动参数,计算出总压损失系数;计算步骤,提取通流部分的结构参数,并确定结构参数的范围,对参数化的模型进行气动分析,获得最小总压损失所对应的结构参数。本申请采用建模的方式,以最小总压损失为设计目标,使得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气动过渡性能,进而在保证透平正常稳定工作的同时节约了能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叶轮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及其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叶轮机械中,透平的损失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流损失,另一部分是由于泄漏等引起的外部损失。当不考虑外部损失时,透平的通流损失又包括轮周损失、摩擦损失、部分进汽损失、级内漏气损失、湿汽损失等。
就大多数透平而言,工质从调阀流入进气道,经喷嘴和调节级叶片后沿着轴向膨胀,沿着各级做功,最后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在透平通流内部结构空间有限且存在表面粗糙度等限制条件下,由于摩擦、涡流、转向等阻力因素而产生压力下降,这部分压降损失作为摩擦损失中的一部分,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提高透平的经济性,可以提高整个通流区段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尽可能地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增大各个通流级组的有效焓降,提升透平的实际出力。
对于反动式透平而言,最为关键的是通流部分,其通流部分由转动部分与静止部分组成。对于转动部分,动叶安装在转子轮槽上,承担着扭矩传递的重任;对于静止部分,为了减少漏气和方便调整,将导叶安装在持环上。一组导叶和动叶合称一个透平级,它是反动式透平最基本的做功单元。通常将一个导叶持环及其内部多个串联的透平级称为一个级组,反动式透平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级组组成,这些级组以及级组连接结构共同构成了透平的通流部分。
反动式透平通流内部流动状况复杂,特别是对于级组连接结构而言,因此现有的级组连接结构限制了透平经济性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及其结构参数设计方法,目的在于,优化现有级组连接结构,使得通流结构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以提高透平的经济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所述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是利用如下所述的方法设计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动式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参数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模步骤,针对反动式透平的原始级组连接结构的通流部分建立模型;
分析步骤,对所述模型进行气动性能分析,得出所述通流部分的流场分布和气动参数,计算出总压损失系数;
计算步骤,提取所述通流部分的部分结构参数,并确定所述结构参数的范围,对参数化的所述模型进行气动分析,获得最小总压损失所对应的结构参数。
本申请意识到反动式透平通流内部流动状况复杂,主要由于受到上游叶片流场分布的影响,不仅干扰较大,而且准确预测这种干扰的影响也是较为困难的。
更为具体的是,如果相邻两个级组之间的压力损失每降低1%,冷凝型透平整机内效率会提升约0.1~0.15%,背压型透平内效率会提高约0.2~0.35%。因此,级组连接处结构参数的合理选取对提升透平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利用以上特征,本申请采用建模的方式,以最小总压损失为设计目标,使得透平级组连接结构具有较好的气动过渡性能,进而在保证透平正常稳定工作的同时节约了能源。
优选地,所述建模步骤还包括:
所述模型至少还经由级组推力、轴系振动和持环强度中的一者或者多者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9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