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中颗粒捕集装置及流体中颗粒捕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1770.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前;郭鸿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向前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B01D29/56;B01D29/60;B01D29/72;B01D29/90;B01D29/94;B01D33/03;B01D33/41;B01D33/54;B01D33/72;B01D33/76;B01D33/80;B01D3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42 | 代理人: | 蔡继清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颗粒 集装 方法 | ||
1.一种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限定内部通道的内壁;
多个过滤件,多个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内部通道内且沿所述内部通道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所述过滤件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壁密封地配合,所述多个所述过滤件中的至少一个过滤件沿所述内部通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
其中多个所述过滤件中的至少两个过滤件的滤孔尺寸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捕集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封闭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至少一个过滤件能够移入和移出所述内部通道的所述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滤件为多个所述过滤件中滤孔尺寸最小的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为周向闭合通道,至少一个所述过滤件的整个外周与所述内壁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过滤件的整个外周设有周向延伸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表面的径向尺寸沿轴向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径向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径向突起的轴向中部设有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表面的径向尺寸沿轴向恒定,所述内壁设有沿轴向彼此均匀间隔开且周向延伸的环形突起,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突起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密封圈的轴向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表面设有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径向突起,所述内壁设有沿轴向彼此均匀间隔开且周向延伸的环形突起,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突起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密封圈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占据的轴向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突起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所述密封圈的任一径向突起的轴向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周表面设有沿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径向突起,所述内壁设有沿轴向彼此均匀间隔开且周向延伸的环形突起,任一所述环形突起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密封圈的相邻所述径向突起之间的轴向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支撑架和过滤膜,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过滤膜的一轴向端。。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为过滤膜,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过滤膜密封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内周与所述过滤膜的外周粘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中颗粒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过滤膜轴向端面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向前,未经周向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7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收料机
- 下一篇:电子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