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1537.3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崔艺燕;邓盾;马现永;田志梅;李家洲;余苗;鲁慧杰;刘志昌;容庭;李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1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06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叶 发酵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桑叶发酵饲料,将桑叶和麸皮在复合菌种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得到,所述桑叶和麸皮的重量比为7:3~10:1;复合菌种为酒窖片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组合;桑叶和麸皮中复合菌种接种量为4.5×106~9×106CFU。本发明的桑叶发酵饲料的菌种选择、桑叶和麸皮的配比对于单宁、粗蛋白质的含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其相比于非发酵饲料、采用其他菌种进行固态发酵的方案来说,优势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生长快速,年产量可以达到20吨/公顷。然而,只有1%~3%桑叶资源可利用,剩余老旧桑叶产量巨大[1]。大量桑和副产物就地焚烧,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废弃桑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增加饲料原料来源,是一种高效的、健康的资源化利用策略,对我国饲料工业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桑具有种植广,范围大,抗逆性和生态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2]。桑叶作为传统中药,含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类固醇、皂苷、生物碱、糖苷和酚类化合物)[3],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应激、降低胆固醇等作用[4]。在农业,化妆品和食品以及制药行业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桑叶含有高蛋白(14.0%~34.2%)和可代谢能量(1130~2240kcal/kg),以及高干物质消化率(75%~85%)和适口性[5],且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是一种较好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动物研究表明,桑叶粉可以显著提高肥育猪肉料比,降低背膘厚度,提高肌内脂肪含量[6]。桑叶粉能提高肉鸡料重比[7]。桑叶黄酮能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代谢状态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同时减少甲烷排放[5]。以上研究表明,桑叶干粉/提取物可用于多数动物,但由于单宁降低了桑叶的消化利用,添加量低。新鲜的桑叶含水量高,难以长期保存。鲜桑叶只能用于反刍动物或草食性鱼类,且营养物质消化率较低。选择合适有效的生物技术利用桑叶资源,对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发酵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将植物茎叶成分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活性小肽和活性物质[8]。发酵和青贮可以保存新鲜桑叶的同时改善适口性,并且降解抗营养因子,使动物能够更好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但发酵工艺和菌种组合的不同对发酵桑叶的营养价值会产生不同效果,学者们对桑叶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报道,桑叶青贮60天的pH值保持在5.0,发酵效果一般[9]。但是这些研究均是为了保存桑叶营养成分,而桑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未有发酵技术降解桑叶单宁含量的的报道。
CN201711243661.7公开了一种发酵型桑叶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桑叶或嫩枝条、玉米粉、发酵菌液为原料,所述发酵菌液由酵母菌、植物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备而成,通过在桑叶或嫩枝条和玉米粉物料上喷洒发酵菌液,密封发酵制成牛饲料。在该案中仅论证了发酵桑叶饲料相比于未添加发酵桑叶饲料的案例来说,牛的抵抗力和料肉比有所增加。
CN201810083315.5公开了一种桑叶发酵高蛋白水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豆粕和桑叶作为植物性蛋白源,并添加部分鱼粉和卤虫粉,同时添加了其他多种营养元素,保障了水产生长所需。经过发酵的原料不仅提高了蛋白的溶解度和植物蛋白的生物转化率,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同时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可以促进矿物质吸收、增强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减少疫苗、抗生素等药物使用量,提高水产的成活率,绿色环保,其使用的菌种为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
CN201410102720.9公开了一种桑叶饲料及其加工方法和用途。所属桑叶饲料为将干桑叶粉利用经过筛选的酵母菌、乳酸杆菌、米曲霉菌株复合菌进行人工发酵,可以较好地改善桑叶粉的口感,提高饲料动物的采食性,提高饲料的表观消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