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型编织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8866.2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3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吉训明;王涛;郑建良;吴艳;李明;陈冬冬;张学敏;卢军;张巧玉;赵宇;张旭志;孟宪国;扬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弘海微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F2/9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祁纯阳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型编织支架。关键是筒状的编织支架由至少两根编织丝反复Z字型连续弯折形成多个弯折点,并旋转构成筒状,并由筒状的一端向另一端旋转延伸,其中编织丝I的第一、二圈弯折点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第三到第N圈弯折点按螺旋角α的螺旋方式向另一端延伸,第N+1圈和第N+2圈的弯折点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编织丝II反复Z字型连续弯折形成多个弯折点,编织丝I、II在对应的弯折点处相互钩住,并编织丝II由筒状的一端向另一端旋转延伸。本发明具有非常独特的技术特性,避免对人体的腔体施加不必要或有害的作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植入人体器官内的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独特的变形性能的编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体的多种疾病的治疗发展到介入性治疗,其中使用最为普及的就是血管支架,其基本构成是由记忆合金丝编织成半径不同的管状结构,支架在径向和轴向均可变形以置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进入人体的特定位置后,释放出支架以支撑血管以维持或导通血液的流动。因此支架的可变形是现有支架的一个普遍特性,同时支架在释放状态为预设的基本形态,再变形如随人体器官的结构,则再变形的支架会有一个变形力,该变形力会作用于人体的器官,在使用过程中,轻则使病人不适,重则会出现对器官的伤害,导致出现医疗事故。因此,由于人体器官的多样性,现有的编织结构的支架难以适应各种器官的需求和治疗的要求,故设计特定结构的支架以解决不同的需求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具有特定的编织结构的支架,以解决特定要求的治疗。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关键是筒状的编织支架由至少两根编织丝I反复Z字型连续弯折形成多个弯折点,并旋转构成筒状,并由筒状的一端向另一端旋转延伸,其中编织丝I的第一、二圈弯折点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第三到第N圈弯折点按螺旋角α的螺旋方式向另一端延伸,第N+1圈和第N+2圈的弯折点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上;编织丝II反复Z字型连续弯折形成多个弯折点,编织丝I、II在对应的弯折点处相互钩住,并编织丝II由筒状的一端向另一端旋转延伸。
所述的编织支架的螺旋角α为10°~50°。
所述的编织支架的编织丝I、II的弯折角β为30°~60°。
所述的编织支架的第三圈至第N圈的编织丝I、II的螺旋间距S为0.2~10mm。
所述的编织支架由多根编织丝构成,其中可降解材料的编织丝占多根编织丝的1/3~2/3。
所述的筒状的编织丝支架的一端设有由编织丝构成的多根牵引丝,多根牵引丝汇聚并与连接端头固接。
所述的连接端头为偏心设置。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非常独特的技术特性,该编织支架轴向可变形压缩,而轴向基本不可变形拉伸,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弯折点就是编织丝I、II的相互钩住的点,或视为限位点,限制轴向拉伸变长,而不限制在弯折点的轴向分离压缩,并且在压缩时,筒状编织支架的半径基本不变,因此整个筒状编织支架的半径基本不变;本发明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整个编织支架可以弯曲变形,且在失去外力后,变形后的编织支架仍可保持变形后的状态,也就是说变形后的编织支架基本不具有恢复原状的内部弹力,这对编织支架置入人体后的长时间留置极有益处,避免对人体的腔体施加不必要或有害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编织丝的编织路径的展开图。
图3为图1中的编织丝的编织路径的展开图。
图4为编织支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编织支架端部设有牵引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编织支架端部设有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弘海微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弘海微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8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段耦合调控性能的激光增材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