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硅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28782.9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钰宁;徐俞;王建峰;徐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30B29/38 | 分类号: | C30B29/38;C30B25/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硅单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氮化硅单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SiC衬底,其中所述SiC衬底选自2H-SiC衬底、3C-SiC衬底、4H-SiC衬底、6H-SiC衬底中的任意一种,所述SiC衬底选自表面带有斜切角的SiC衬底;
采用外延生长的方法在所述SiC衬底上于1200~1500℃高温退火生长作为插入层的多层石墨烯,制得石墨烯/SiC衬底,其中所述多层石墨烯的表面具有褶皱结构,所述氮化硅单晶形成于所述多层石墨烯的褶皱结构处;
以及,将所述石墨烯/SiC衬底置于外延生长设备的反应腔室中,向所述反应腔室内通入气相氮源,并于1000~1200℃进行外延生长5~50h,从而制得氮化硅单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石墨烯的厚度为0.34~3.4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石墨烯的层数为1~10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SiC衬底上设置作为插入层的多层石墨烯后,采用N2和/或O2等离子体对所述多层石墨烯进行处理,至少用于所述多层石墨烯的表面产生褶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氮源选自NH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反应腔室内通入所述气相氮源的速率为0.5~3.0L/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反应腔室内通入气相氮源前,先对所述石墨烯/SiC衬底进行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具体包括:将所述石墨烯/SiC衬底置于外延生长设备的反应腔室中,向所述反应腔室内通入惰性气体和/或H2,于900~1100℃对所述石墨烯/SiC衬底表面进行清洁处理5~10min;向所述反应腔室内通入所述惰性气体和/或H2的速率为15~20slm;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氩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的外延生长结束后,将外延生长形成的氮化硅单晶、多层石墨烯与SiC衬底进行机械剥离,获得氮化硅单晶/石墨烯。
10.一种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复合材料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氮化硅单晶/石墨烯进行烧结处理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87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