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25624.8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8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健;杜志江;沈祥宇;王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61B34/10;A61B6/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张广宇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下肢 骨折 复位 并联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属于骨折复位技术领域。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包括底座、固定环、横移机构、纵移机构、第二支架和复位环。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环设置于第一支架顶部;两个横移机构并列设置于底座上;两个纵移机构分别与两个横移机构连接,纵移机构适于在对应横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横移运动;两个第二支架分别与两个纵移机构连接,第二支架适于在对应纵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纵移运动,每个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伸出机构;复位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第二支架上的伸出机构的顶端连接;其中,固定环和复位环用于固定下肢。提高了骨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折复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 并联机器人。
背景技术
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外科创伤,特别是四肢长骨骨折,多发于工业 生产、建筑工地或交通事故中,医学上将这一类损伤称为高能损伤。近年来,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建设、交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此类损伤呈明显增加趋 势。四肢骨折治疗理念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
医院中治疗下肢骨折,首先需要对骨折进行复位,即将骨折处两端的骨 头进行对准合拢。在复位时,首先需要一个医生拉着骨折的近心端,另一个 医生再拉着骨折的远心端进行牵拉,让骨折处两端的骨头分开,然后对远心 端的骨头进行角度及错位对正的调整。调整完后,再缓慢撤走牵拉力,让两 端骨头进行合拢复位。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医生需要持续牵拉着骨头,直到 骨头对准,这样医生劳动强度高,操作困难,医生极容易因疲劳而松懈;另 外医生对牵拉力度及骨头角度、错位对正的调整难以掌控力度,需要医生之 间良好的配合及丰富的经验,不然容易对骨头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高骨折复位手术的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包 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架;
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
横移机构,两个所述横移机构并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纵移机构,两个所述纵移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横移机构连接,所述纵移 机构适于在对应所述横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横移运动;
第二支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两个所述纵移机构连接,所述第二 支架适于在对应所述纵移机构的驱动下进行纵移运动,每个所述第二支架上 均设置有伸出机构;以及
复位环,所述复位环适于与所述固定环相对设置,且所述复位环的两端 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所述伸出机构的顶端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复位环用于固定下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复位环均呈环形,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复位 环适于供下肢穿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复位环上适于连接有多个骨针夹持器, 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复位环适于通过所述骨针夹持器上的骨针完成对下肢的固 定。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环与所述伸出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环与所述 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向下肢骨折复位并联机器人还包括第一关节轴、连接 块和第一连杆,所述复位环的两端设置有连接耳,每个所述连接耳均固定有 一个所述第一关节轴,每个所述伸出机构的顶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关节轴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杆 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 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且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