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花瓣式配电网的区域后备保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25567.3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帅;李仲青;梁英;杨国生;耿少博;任江波;何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7/28;H02H1/00;G01R31/08;G01R31/52;G01R3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 地址: | 050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花瓣 配电网 区域 后备 保护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花瓣式配电网的区域后备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配电网系统静态数据,完成配电网络拓扑,根据配电网实时功率流向确定网络正方向,建立对应的网络描述矩阵D;
实时从智能电子设备IED上传信息中读取故障报警和短路电流信息,判断是否有故障发生,若有故障发生,根据智能电子设备IED上传过流信息建立故障信息序列F;
根据故障信息序列F对矩阵D的对角元素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故障区间判别矩阵P;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故障区段判别,确定故障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描述矩阵D还包括,对区域内各馈线段上的断路器、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做节点统一编号,并给区间内各馈线确定一个正方向,根据各节点的有向连接关系形成矩阵D,即若节点i和节点j之间存在一条馈线且该馈线的正方向是由节点i指向节点j,则对应的网络描述矩阵中的元素di,j=1,否则dj,i=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故障信息序列F还包括,根据智能电子设备IED上传过流信息建立故障信息序列F,假定节点i有故障过电流,如果过电流的方向和假定的正方向一致,故障信息序列F的第i个元素fi=1;如果过电流和假定的正方向相反,则fi=-1;如果没有过电流,则fi=0,故障信息序列F中的元素可为1、-1和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IED装置中设置1、-1和0三种工作模式,在1模式下,节点i流过故障电流且过流方向和所选网络正方向相同,节点i的IED向处于变电站的控制中心发送故障信息1;在-1模式下,节点i流过故障电流但过流方向和所选网络正方向相反,节点i的IED向处于变电站的控制中心发送故障信息-1;在0模式下,节点i没有故障电流或信号丢失,节点i的IED不向处于变电站的控制中心发送故障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故障定位的统一判据中,若判断故障切除后线路末端负荷在增加DG出力的情况下不满足电压约束的情况,或事故区间停电的负荷转移到相邻变电站恢复负荷供电,通过算法得到最佳负荷转供方案,从而实现对联络开关的控制。
6.一种适用于花瓣式配电网的区域后备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读取配电网系统静态数据,完成配电网络拓扑,根据配电网实时功率流向确定网络正方向,建立对应的网络描述矩阵D,并且在变电站A内设置区域决策层,收集区域内所有智能电子设备IED信息;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实时从智能电子设备IED上传信息中读取故障报警和短路电流信息,判断是否有故障发生,若有故障发生,根据智能电子设备IED上传过流信息建立故障信息序列F;根据故障信息序列F对矩阵D的对角元素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故障区间判别矩阵P;
数据输出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故障区段判别,确定故障区段;根据变电站A收集区域内所有IED信息,进行花瓣故障信息共享,在故障切除后控制联络开关负荷转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数据获取单元中网络描述矩阵D还包括,对区域内各馈线段上的断路器、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做节点统一编号,并给区间内各馈线确定一个正方向,根据各节点的有向连接关系形成矩阵D,即若节点i和节点j之间存在一条馈线且该馈线的正方向是由节点i指向节点j,则对应的网络描述矩阵中的元素di,j=1,否则dj,i=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55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