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24153.9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许敏;王鸿雨;李雪松;孙哲;崔明利;徐宏昌;王森;袁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55/02;F02M6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燃油 直接 接触 加热 系统 | ||
1.一种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轨本体、加热棒、温度传感器、油温控制器、加热棒电极和进油管;所述共轨本体包括弧状空腔、分支腔、燃油入口和中心通孔;所述进油管与所述燃油入口连接;所述加热棒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分支腔内;所述加热棒的右端与所述加热棒电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油温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腔有数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分支腔分别与其对应的油缸的喷油嘴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支腔装有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插入式安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油温控制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轨本体的所述中心通孔内壁涂导热层,用于降低导热热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高压燃油从所述燃油入口进入所述弧状空腔和所述分支腔,开启所述加热棒的电源,所述加热棒通电发热,通过所述共轨本体结构传热,在所述弧状空腔和所述分支腔内的所述高压燃油被加热;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所述高压燃油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所述油温控制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入,在所述油温控制器内部通过PID控制模块计算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燃油温度与设定的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得到相应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转化为一定电压值,发送至所述加热棒电极,通过控制所述加热棒电极两端电压来改变加热功率,从而控制所述高压燃油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免燃油直接接触的燃油加热共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温度采集及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均为即时过程,可实现所述燃油温度的持续性的精准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41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