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23999.0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卫;潘金龙;陈秀杰;郭东芹;李知遥;张诚;杨子强;公维伟;吴路路;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E04D13/064;E04D13/076;E04D13/08;E04D13/158;E04D13/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北方 屋顶 结冰 雨水管 系统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典型的北方地区的平屋顶房屋建筑主体(10)上使用,包括建筑主体(10)顶部外沿设置的组合式檐沟(1);
所述的防结冰排水装置包括通过多个雨水管管卡(9)固定在建筑主体(10)上的复合雨水管(4),组合式檐沟(1)上设有漏斗结构的凹状口(111),凹状口(111)上表面粘贴保温反射层(7),保温反射层(7)上方敷设发热电缆(6),发热电缆(6)的外侧回填豆石混凝土(8),发热电缆(6)通过线缆(11)与电源连接,复合雨水管(4)的顶部设有贯穿凹状口(111)的进水口(3),进水口(3)上方设置进水口护帽(2),下方与复合雨水管(4)之间紧密连接;
所述的进水口护帽(2)的上部分为锥状结构,下部分为圆柱结构,圆柱结构与锥状结构共轴且圆柱结构直径小于锥状结构;其中锥状结构内侧设有从其下投影区域豆石混凝土(8)反射热能从而使自身快速升温的反射弧面板(22),反射弧面板(22)外侧设有护帽防水层(21),圆柱结构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片状结构的进水格栅(23),进水口护帽(2)的竖向轴线位置垂直设有升降杆(25),升降杆(25)上方设有温控电磁开关(24),升降杆(25)中部通过多根水平设置且呈辐射状的设置的辐射连杆(26)设有一圈轮状的进水格栅封门(27),进水格栅封门(27)直径略小于进水口护帽(2)圆柱结构,且每个进水格栅封门(27)位置与进水格栅(23)匹配,进水格栅封门(27)上间隔开设有与进水格栅(23)上大小相同的进水孔;升降杆(25)的底部设有圆台状结构与进水口(3)上方匹配的进水口封盖(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筑主体(10)顶部还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5),发热电缆(6)通过线缆(11)与电源之间设有电源控制切换装置(51),电源控制切换装置(51)通过线路分别与公共电网连接或者太阳能发电板(5)的储能部分连接,根据需要切换发热电缆(6)所使用的能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檐沟(1)为平屋顶建筑主体(10)外沿外扩结构,并在组合式檐沟(1)边沿处设有用以汇集雨水雪水的檐沟挡墙,所述的组合式檐沟(1)通过框架与平屋顶建筑主体(10)连接并使用混凝土浇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雨水管(4)包括雨水管本体,雨水管本体外侧设有保温层复合层,所述复合雨水管(4)低端的出水口直接埋入室外地坪下的排水沟渠中,且排水沟渠的埋深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对应高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北方平屋顶的防结冰的雨水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雨水管(4)与进水口(3)之间通过聚氨酯保温材料封裹从而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9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公共汽车的转向系统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