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1767.1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6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俊;孙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丽俊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尹莹莹 |
地址: | 45803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抽吸 角度 脑出血 穿刺 引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的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旋转圈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圈,所述旋转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外护管的外部设置有穿孔机构和引流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穿孔机构,能够将穿孔机构安装至外护管的内部,实现钻孔时将外护管安装在颅内的目的,有效的防止穿孔机构在颅骨内伸出或取出时引起皮肤细菌移位的现象,避免造成颅内感染,通过设置引流机构,将引流管在外护管的内部旋转,实现了多角度抽吸瘀血的目的,并且第三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能够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保证引流管在外护管内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颅内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室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保守药物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等,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就是在B超定位下,穿刺并放置引流管,将颅内集聚的液体引流出来,避免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或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传统的穿刺引流装置大多采用先穿孔后下管的实施方式进行穿刺引流手术,易引起皮肤细菌移位,进而会导致颅内感染,并且不易调整抽吸方向,降低了对血肿的抽吸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调整抽吸角度的脑出血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旋转圈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圈,所述旋转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外护管的外部设置有穿孔机构和引流机构,且穿孔机构和引流机构均与外护管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机构包括穿孔管,所述穿孔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六角块,所述穿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性件,且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适配,所述穿孔管的底端呈圆锥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穿孔管的内壁并延伸至穿孔管的外部,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均铰接有铰接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杆,两个所述铰接杆的底端分别铰接于推杆上表面的两端,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管的底端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收纳槽,每个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均铰接有旋转刀片,且旋转刀片远离穿孔管的一侧面为尖刃面。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旋转刀片靠近穿孔管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所述弧形槽的内部均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远离弧形槽的一端贯穿穿孔管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推板,且联动杆与穿孔管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板远离联动杆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圆柱件,且圆柱件与锥形块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联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且弹簧位于穿孔管的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接管接头,且接管接头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引流管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引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丽俊,未经杨丽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