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便携式图像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1156.7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7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军;王洁;周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鼎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7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运用 便携式 图像 识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便携式图像识别装置,由支撑箱、保护机构、图像采集装置本体组成,将第一卡块卡进第一卡槽内,手提把手,方便本装置的携带,在使用图像采集装置本体时,施加给限位板一个往第二支撑板方向的推力,限位板的移动带动齿条进行移动,齿条的移动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作用下,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卡块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二卡块脱离第二卡槽,进而方便图像采集装置本体伸出出口槽,而在携带过程中只需给限位板施加一个相反的力,并往保护箱内按压一下图像采集装置本体即可将其固定在保护箱内,操作简单,并且避免了采集装置本体在移动过程中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便携式图像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识别是指从图像中提取特征量数据,并将该数据与在数据库中事先登录的已知对象的特征量数据进行核对,由此来识别图像中的被拍摄体的技术,图像识别被应用于如下的多种多样的领域,例如:基于生物特征识别图像的本人验证、个人识别,检测闯入者、可疑物的监视系统、生产线上的工件检查、交通基础建设中的过往行人以及过往车辆的识别等。
随着图像识别在现代生活中的普及,其相应的设备也推陈出新,层次不穷,由于产品工业设计的限制,将外部的许多功能进行优化的同时,也减弱了其便于携带的功能,图像识别的电子产品的优化后一体式设计使此类装置不便于携带,常需配装有其他辅助类便携装置,并且现有的图像采集装置裸露在空气中,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对其造成损坏,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便携式图像识别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计算机运用的便携式图像识别装置,由支撑箱、保护机构、图像采集装置本体组成。
其中,支撑箱的上表面设置有键盘,方便修改采集的图像数据参数,支撑箱的一侧壁上开有散热孔,方便散热,所述支撑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所述支撑箱的正面中部开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箱的上端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盖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显示器,方便观察采集的图像,所述盖板的正面中部通过扣板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相互匹配,通过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第一卡块卡进第一卡槽内,手提把手,方便本装置的携带。
其中,保护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箱的上表面,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箱,通过对保护箱的设计,能够避免图像采集装置本体在携带过程中受到损坏,所述保护箱的内壁上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活动腔。
其中,图像采集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腔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箱的上端开有出口槽,所述出口槽的截面积略大于图像采集装置本体的尺寸,所述支撑箱的内壁上开有第一滑槽,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本体的底部焊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壁上焊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壁上开有第二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与滑杆之间滑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杆的底部焊接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辅助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耳板,所述一对第一耳板之间通过第二转杆连接有一对衔接板,所述一对衔接板之间的底部焊接有圆筒,所述一对衔接板的一侧壁上均通过第二耳板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三耳板与第一支撑板焊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