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1099.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涂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顺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44;H01M50/204;H01M10/613;H01M10/6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7;H01M10/44;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铁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0 | 代理人: | 余晨浩 |
地址: | 4216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能源 汽车 体式 锂电池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两个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当模块电池在使用时,变频增压泵向固定箱内的分压管进行供压,分压管内的压力增加,分压管向多个连接水管内增压,冷却液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同时向上流动,并在模块电池的上方对流聚拢,冷却液从上方进入模块电池内的每个单片电池,这样每个模块电池内的单片电池内能够进行冷却处理,而且在相邻两个单片电池之间设置有板式水冷套,这样能够杜绝相邻两个单片电池之间存在温度相互干扰的现象,进而能够增加单片电池的安全和稳定性,即使单片电池出现异常温度,相互之间不存在干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车用锂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已经接近到理论极限值,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等优点。
由于现有的锂电池在出现贯穿或者挤压的情况下会出现爆燃和爆炸的情况,现有的一般采用穿刺实验作为锂电池安全性检测的关键性的步骤,很多电池无法经过此项试验,意味着电池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
而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锂电池一般采用整装的方式安装在汽车的电池箱内,而电池在使用时,尤其在充电的时候会出现发热的问题,当出现单个的电池异常情况时整体会出现异常的升温,极易发生爆炸的风险,而一般的新能源电池在使用时,设置有冷却系统,常见的风冷只能整体性的降温,并不能快速的降温存在弊端,而异常温度的情况下,冷却系统无法起到解决安全的作用。
发明人针对上述的现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系统,包括:两个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顶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条,两个安装条之间通过模块电池固定连接,所述模块电池包括多个单片电池和两个安装隔板,多个所述单片电池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隔板之间,相邻两个单片电池之间设置有板式水冷套,多个所述模块电池上套设有框型中空水路器,所述框型中空水路器底部连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右侧设置有变频增压泵,左右两个所述模块电池相对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冷却液通道和一个第二冷却液通道,中间所述模块电池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冷却液通道和一个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固定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压管,所述分压管的顶部且位于每个所述模块电池的下方连通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的顶部连通有增压囊,所述增压囊将所述框型中空水路器与第二冷却液通道形成一个循环水路,位于中部的所述增压囊将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形成一个循环水路,所述框型中空水路器内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电池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变频增压泵的增压端与所述分压管的右端连通。
将安装板用螺栓固定连接在新能源电池箱内,当模块电池在使用时,变频增压泵向固定箱内的分压管进行供压,分压管内的压力增加,分压管向多个连接水管内增压,使得灌装在增压囊内的冷却液以及灌装在框型中空水路器内的部分冷却液从向上方移动,冷却液从第二冷却液通道和框型中空水路器向上,以及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同时向上流动,并在模块电池的上方对流聚拢,冷却液从上方进入模块电池内的每个单片电池,这样每个模块电池内的单片电池内能够进行冷却处理,而且在相邻两个单片电池之间设置有板式水冷套,这样能够杜绝相邻两个单片电池之间存在温度相互干扰的现象,进而能够增加单片电池的安全和稳定性,即使单片电池出现异常温度,相互之间不存在干扰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顺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顺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