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1025.9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峰;杨建松;李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金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用钢格构柱 精准 安装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涉及基坑施工的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直线确定;方位确定;调整方位;吊装钢格构柱;浇注商砼;拆除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拼接设置的校准框以及与钢护筒可拆连接的锁止组件。本申请具有对钢格构柱定位精准的效果,提升钢格构柱安装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水平越来越先进,城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集办公、购物、生活一体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基坑的深度及范围亦越来越大,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以及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增加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
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634526.0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直线确定:沿着灌注桩的桩孔位置在地面画线或者拉绳;方位确定:用罗盘压在上述直线上,且使罗盘指针和上述直线重合,记录罗盘指针所指向的方位;校准件安装:在灌注桩施工用的钢护套顶部放置校准件,校准件至少有一侧边用于与钢格构柱的一外侧壁相贴合,将罗盘贴合于上述侧边且使罗盘指针方向和上述侧边相重合,一起转动校准件和罗盘,直至罗盘指针所指向为所记录的方位,然后使校准件和钢护套顶面固定连接;吊装钢格构柱:然后参照校准件转动钢格构柱的底部,再缓缓下放钢格构柱至钢护套中;浇筑混凝土;拆除校准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利用罗盘对钢格构柱进行定位,罗盘本身的指向具有不稳定性,在对罗盘进行搬运定位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校准框定位不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直线确定,利用十字护桩法确定每个桩孔的中心并且利用线绳拉直线;方位确定,在灌注桩孔的钢护筒外安装校准装置,将线绳穿过对比框的两对立侧壁,保证线绳处于绷直状态,通过对比框与钢格构柱进行比对,对首个灌注桩孔处确定钢格构柱的安装方案;调整方位,将对比框沿着线绳滑动至对应校准装置上方,利用标识装置以及对比框调整对应校准装置位置;吊装钢格构柱,拆除对比框后,利用吊机悬吊钢格构柱且参照校准装置悬吊至灌注桩孔内;浇注商砼,朝向灌注桩孔内浇注混凝土形成灌注桩,并使得钢格构柱柱底部与灌注桩的顶端固定连接;拆除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拼接设置的校准框以及与钢护筒可拆连接的锁止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至少确定两个灌注桩孔的中心,将线绳穿过两个中心后拉直线,线绳穿过对比框的两对应侧壁;通过对比框与校准装置之间的方位调整关系,确保首个灌注桩孔内钢格构柱的方位,利用标识装置以及对比框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对校准装置的方位确定效果,并且利用锁止组件对校准框的方位进行锁定,保证校准框位置的稳定效果,利用吊机对钢格构柱进行悬吊且保证钢格构柱的方位与校准框的方位一直,最后浇注混凝土保证钢格构柱与灌注桩固定。
可选的,所述校准框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对比框的放置槽,所述标识组件包括与所述校准框铰接的标识杆以及驱动块,所述校准框于所述放置槽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驱动块连接有便于所述对比框驱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标识杆外壁抵接,所述校准框与所述标识杆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对比框放入至放置槽内,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块驱动标识杆摆动,实现对校准框方位确定后的标识效果,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保证标识杆处于竖直状态。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设置为斜块,所述斜块的斜面沿着朝向远离所述标识杆方向发生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斜块上的斜面施加挤压作用力,斜块被驱动在通孔内运动,便于驱动块进行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金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金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1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焦油裹覆含钒矿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沥青再生混合物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