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光教室灯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388.0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举;吕鹤男;杨艳春;刘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6 | 分类号: | F21S8/06;F21V5/02;F21V5/08;F21V1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胡燕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教室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教室灯及其安装方法,包括灯体,灯体包括外壳、发光单元、长边框、短边框、两个对称设置的中部连接架、第一防眩板和第二防眩板;两中部连接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短边框上,两个中部连接架对称设置;发光单元设置在外壳靠近腔体的一侧;第一防眩板共设有两个,第一防眩板倾斜设置在长边框与中部连接架之间,第一防眩板一端连接长边框,第一防眩板另一端连接中部连接架,第一防眩板在靠近中部连接架的一端高度高于相对的另一端;第二防眩板设置在两个中部连接架之间;发光单元包括灯珠和光学透镜,发光单元在外壳远离吊杆的一侧上均匀排布设置;本发明具有照度均匀度高的,防眩光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室灯。
背景技术
目前,学校教室内的照明灯亮度过高或过低,使得教室内的亮度和看书视野的亮度差比较大,使得学生的眼睛产生眩光的现象,而现有的防眩光灯大多对光线的散射处理效果不佳,且不具备根据教室外的光线强度来调节灯光的散射,进而对学生的眼睛健康产生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587932.5,公告日为2020.03.31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新型教室防眩光护眼灯,包括外壳、长边框、短边框、网格格栅、扩散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若干LED灯带作为光源;所述外壳的长边和长边框连接;所述外壳的短边和短边框连接;所述扩散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LED灯带的对侧;所述网格格栅由所述长边框和所述短边框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扩散板表面磨砂处理有利于光线的无序折射,光源的光线经过扩散板折射后,经过网格格栅的菱形网格射出,进一步减少眩光效。
但是,根据该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LED灯发光后,光线经过扩散板折后再经过网格格栅的菱形网格射出,只能一定程度上减缓眩光的问题。
但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LED灯中,由于电路板3a上相邻光源间隔排列,从而电路板3a上相邻光源1a之间叠加的光线4a较少,导致光源与光源之间的间隙2a较暗,光源1a射出的光线在扩散板上照射不均匀,从而灯的照度均匀度不高,同时在灯具的边缘侧的光源由于具有灯具边框或无边框遮挡反射作用,使得灯射出的侧面高角度光较多,从而灯具边缘的光较亮,容易对人眼造成眩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度均匀度高的,防眩光效果好的防眩光教室灯及其安装方法,利用本发明的结构,照度均匀度高,使得人眼视觉感受越舒服,减少对人眼的伤害,防眩光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教室灯,包括灯体、支架和用于安装灯体的吊杆,支架固定安装在灯体的顶部,吊杆与支架固定连接,灯体包括外壳、发光单元、长边框、短边框、两个对称设置的中部连接架、第一防眩板和第二防眩板;
所述外壳的长边与长边框固定连接,外壳的短边与短边框固定连接,外壳、长边框以及短边框形成腔体;所述长边框与短边框在连接处固定连接;两中部连接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短边框上,两个中部连接架对称设置;发光单元设置在外壳靠近腔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防眩板共设有两个,第一防眩板倾斜设置在长边框与中部连接架之间,第一防眩板在靠近中部连接架的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相对的另一端的水平高度,第一防眩板一端连接长边框,第一防眩板另一端连接中部连接架;第二防眩板设置在两个中部连接架之间;
发光单元包括灯珠和用于提高灯珠发光角度的光学透镜,发光单元在外壳远离吊杆的一侧上均匀排布设置。
以上设置,当外壳上的发光单元发光时,通过在灯珠上设置光学透镜,光线经过光学透镜后增大出光角度,使得光线均匀的照射在第一防眩板和第二防眩板上,且第一防眩板在长边框与中部连接架之间倾斜设置,光线通过第一防眩板和第二防眩板时,第一防眩板和第二防眩板将一部分的侧面高角度光线抑制并将其出光角度进行减小,这样,相当于把一部分的位于灯具边缘的容易引起眩光的无效光转化为有效光,从而提高了照度均匀度;同时也减少了会导致人眼眩光的侧面高角度光,进而防眩光效果得到了提升,使得人眼感受更加舒服;不容易引起人眼的疲劳,减少对人眼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