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墨涂液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喷墨聚丙烯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278.4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夏厚君;聂胜;潘华;张波;杨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30 | 分类号: | C09D11/30;C09D11/32;C09D11/38;C08J7/043;C08L2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防水 聚丙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墨涂液及其制备方法,防水喷墨聚丙烯膜,本发明利用高耐候的无机蓝色浆、无机紫色浆、无机黄色浆配制成显白剂,同时加入一些水溶性相对差一些,但是耐候性好的荧光增白剂,达到涂层增白的目的,提高涂层遇光后的耐黄变性能,搭配使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填料,为墨水中颜料粒子扩散提供最佳的通道,选用大粒径、高成膜温度的乳液作为粘结树脂,使得涂层具有更丰富的微孔状结构,从而保证在颜基比不变的情况下与基材有着比较好的附着力;在经过电晕处理的聚丙烯膜上涂布一层底涂,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本发明成本较低,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干墨速度快、白度高、遇光不易黄变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墨打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墨涂液,尤其涉及一种超白耐候防水喷墨涂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超白耐候防水喷墨涂液制备得到的防水喷墨聚丙烯膜。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人们为了留住这美丽的瞬间,对照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低效率、高成本、废液污染性大的银盐冲印工艺已经止步不前,而在市场的推动下,爱普生、惠普、佳能等喷墨打印机制造商,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使得喷墨打印技术方兴未艾,对墨水的研究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促使喷墨打印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如今,无论是在打印精度还是在色彩还原、以及图像保存时间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的银盐冲印技术。
目前,在影像行业以弱溶剂喷墨打印技术以及水性颜料喷墨打印技术为主,后者凭借环保、更广的色域、优异的耐候性而独树一帜,伴随着的是大家希望能够找到可以与之匹配的墨水承载介质,而一款比较好的水性颜料墨水承载介质需要接受墨水的涂层具有丰富的微孔状结构,并且其孔径能够为颜料粒子提供最佳的扩散通道,如果扩散通道过大就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反之则会使得墨水难以下渗,从而导致打印后干墨速度较慢,画面串色,除此之外,客户还要求产品价格低廉、涂层具有较高的白度且遇光不易黄变、与基材附着力好、覆膜不起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防水喷墨聚丙烯材料(以下简称“防水喷墨PP”)应运而生,正好满足了大部分人对低成本的追求,涂层则通过加入荧光增白剂以提高其白度,同时加大粘结树脂的用量以保证其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由于荧光增白剂中都还有不饱和的基团,光稳定性较差,尤其是一些水溶性好的荧光增白剂,在日光灯下照射一段时间就会发黄,日照下更为严重。如果涂层中加入大量增白剂以增加白度,则会导致其产品耐黄变性下降,严重影响打印后画面的质量,而通过加大树脂用量,降低颜基比来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则不利于墨水中颜料粒子的扩散,导致干墨速度变慢,严重的则会出现串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超白耐候防水喷墨涂液,利用无机颜料作为显白剂,与耐候性好的荧光增白剂搭配使用,使其能够在阳光或者日光灯照射下不黄变,对聚丙烯基材的附着力好,使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级配,使得涂层具有更适合墨水中颜料粒子扩散的通道,使得干墨速度更快,色彩更加鲜艳。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该超白耐候防水喷墨涂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提供由该超白耐候防水喷墨涂液制备得到的防水喷墨聚丙烯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墨涂液,所述喷墨涂液由以下按100%质量分数计的原料制成:2-4%的聚乙烯醇、3-5%的分散剂、4-7%的固色剂、5-8%的二氧化硅A、3-6%的二氧化硅B、7-12.5%的粘结树脂、0.1-0.3%的荧光增白剂、0.3-0.9%的助溶剂、0.2-0.4%的基材润湿剂与0.1-0.3%的显白剂,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氧化硅A和二氧化硅B为沉淀法制备的二氧化硅粉体,其中二氧化硅A粒径为8-12μm,吸油值为270-330g/100g,二氧化硅B粒径为3-5μm,吸油值为320-350g/100g。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铵、聚丙酸钠或者炔二醇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