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19768.2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邱国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国伦 |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5/033;F23G5/44;F23J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气 浓度 调节 固体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包括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顶端的两侧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的下方焊接有焚烧机构,所述固定架顶端的正下方设置有助燃机构,所述助燃机构底端贯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下端贯通连接有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两端贯通连接有区分机构,所述区分机构顶端贯通连接有限制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内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内部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排放口上下两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焊接有连杆,本发明,具有高效焚烧以及过热保护和分类焚烧提高效率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居民的生活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多,能否更高效的处理各种生活垃圾成了当下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而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处理装置大多成本高效率低,并且不具备过热保护和分类焚烧等有效解决垃圾的功能,因此,设计高效焚烧以及过热保护和分类焚烧提高效率的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气浓度可调节的固体垃圾焚烧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的两侧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的下方焊接有焚烧机构,所述固定架顶端的正下方设置有助燃机构,所述助燃机构底端贯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下端贯通连接有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两端贯通连接有区分机构,所述区分机构顶端贯通连接有限制机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打散机构内部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内部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排放口上下两端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焊接于排放口的一端,所述打散机构内部设置有缩放管,所述气缸的一段贯通连接于打散机构和缩放管之间的空腔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区分机构内部设置有区分球,所述区分球的上方设置有摆动套,所述摆动套的两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折叠囊一,所述折叠囊一的下方贯通连接有小孔花洒,所述区分机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区分球的底端贯通连接于打散机构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泵气斗,所述泵气斗内部套接有轻质球,所述调节机构内部的两端设置有排气阀,所述调节机构的顶端设置有挤压囊,所述泵气斗的一段贯通连接于打散机构和缩放管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区分机构的一端贯通连接有中转仓,所述排气阀的一端贯通连接于区分机构和中转仓的连接处,所述挤压囊的顶端贯通连接于助燃机构的底端,所述助燃机构内部的底端滑动套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方设置有折叠囊二,所述折叠囊二的顶端贯通连接于焚烧机构的一侧,所述折叠囊二的两端贯通连接于中转仓的一侧,所述中转仓的一端贯通连接于焚烧机构的底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制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柔性管道,所述柔性管道的两端开设有气孔,所述限制机构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推板,所述限制机构的一端贯通连接于区分机构和中转仓的连接处,所述限制机构的顶端贯通连接于焚烧机构的底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助燃机构内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下方设置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的上端设置有惯性套,所述上挡板的上方设置有排放斗,所述排放斗的一端贯通连接有调温仓,所述调温仓内部设置有两个制冷仓,两个所述制冷仓之间贯通连接有热通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焚烧机构内部设置有缩放壳体,所述缩放壳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内部设置有离心球,所述偏心轮的最外围均匀设置有若干喷洒器,所述喷洒器贯通连接于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国伦,未经邱国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